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9
/ 2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效果评价

王玲

云南省西盟县医院 药剂科 云南省西盟县 6657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治疗期间的药学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选取对象共计76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对象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数值具有明显优势,对比结果为P<0.05;对比分析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组间数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应用阿司匹林具有确切效果,对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小板水平都具有改善效果,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药学效果


冠心病属于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绞痛、乏力等症状都属于此类疾病的临床特征,如果患者不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很容易引起动脉血栓,疾病诱发原因主要为血小板聚集,因此在冠心病治疗期间必须采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这对控制患者病情以及减少心血管发生事件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展开对照研究,旨在分析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应用阿司匹林的药学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展开对照研究,纳选例数共计76例,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选择应用随机数字表法作为本次对照研究分组方式,将其初步设定为对照组、观察组,所占比例均等,分析汇总患者一般资料: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值41岁,最大值68岁,年龄均值为(54.56±1.96)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值42岁,最大值68岁,年龄均值为(54.77±1.9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展开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为P>0.05。

1.2方法

本次对照研究期间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应用吸氧、抗血管药物、营养心肌、降脂、利尿剂以及硝酸盐展开治疗,适量注射钙拮抗剂。

观察组采取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展开抗血小板治疗,用药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100mg,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4天[2]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数值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以及再血管化治疗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期间涉及指标数值均借助于SPSS22.0展开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以60612f065c78d_html_eb2d1b7f8d54652b.gif 表示;计数资料展开X2检验,表示为(n、%),P<0.05表示研究数值对比差异显著。

  1. 结果

2.1凝血功能指标对比评估

对比分析对照组、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凝血功能水平评估量表(60612f065c78d_html_eb2d1b7f8d54652b.gif

组别

PT(s)

FIB(g/L)

APTT(s)

观察组(n=38)

15.68±2.15

2.17±0.75

33.92±3.59

对照组(n=38)

13.18±2.42

3.29±0.84

28.32±3.55

t

4.7607

6.1310

6.8374

P

0.0000

0.0000

0.0000

2.2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分析

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结果为P>0.05,如表2所示。

表2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心肌梗死

心功能衰竭

再血管化治疗

发生率

观察组

38

1

1

1

3(7.89)

对照组

38

1

0

1

2(5.26)

X2

--

--

--

--

0.2141

P

--

--

--

--

0.6436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因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以及心肌功能障碍的疾病类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有所转变,会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概率逐步提高,此类疾病对于机体健康产生着较大的隐患,如果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伴随患者病情恶化出现血小板活化、聚集以及黏附等相关情况,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直接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3]

此次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数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血管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结果为未见明显差异P>0.05,分析原因如下:在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最为重要的内容在于重视患者血小板指标变化情况,通过采取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4]。阿司匹林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血小板环氧合酶的活性控制,可以降低血小板生成数量,进而降低血小板的生成速率,从而取得控制血小板的目的,具有理想的镇痛、抗炎以及解热效果,具有理想的抗血小板效果,在具体用药过程中进行用药剂量的合理控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有效降低血小板凝聚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

综上所述,在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应用阿司匹林具有确切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水平,还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琳琳.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及药学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09):108-109.

[2]张媛媛.冠心病PCI术后使用达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药品评价,2019,16(17):57-58.

[3]尹晶,汤天龙.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02):248-250.

[4]冯爱镇.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及药学评价[J].北方药学,2019,16(04):181-182.

[5]赵向英.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药学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0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