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通道下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两种通道下 MIS-TLIF 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陈曦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摘要】目的 探究可扩张通道下与固定管径通道下实施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随机于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选取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出生月份的单双分为两组,即固定管径组(n=46)、可扩张组(n=46)。固定管径组患者经固定管径通道实施MIS-TLIF,可扩张组经可扩张通道实施MIS-TLIF。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手术时间相比,固定管径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相比,可扩张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与可扩张组患者相比,固定管径组患者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固定管径通道下实施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更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固定管径通道;MIS-TLIF

有调查指出[1],我国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该病的发生,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老龄化发展均具有密切联系。同时,该病也是导致老年人患者出现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临床上,为此类患者行椎管减压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单纯减压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治疗目标。MIS-TLIF,也称为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该手术在治疗中不仅可以获得与开放手术同等的疗效,且更加安全。本文旨在探究可扩张通道下与固定管径通道下实施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于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选取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出生月份的单双分为两组,即固定管径组(n=46)、可扩张组(n=46)。固定管径组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为52-79岁,平均年龄为(65.71±6.34)岁。可扩张组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为52-77岁,平均年龄为(64.20±6.13)岁。所有患者均CT检查后,均提示腰椎管狭窄,且患者属于自愿加入本研究,已签署入组同意书。对比两组病历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固定管径组患者经固定管径通道实施MIS-TLIF,全身麻醉后持俯卧位。在透视下行四个约1.5cm的横行切口,纵行切开腰背筋膜。穿刺针穿刺,于正、侧位分别沿穿刺针导管插入1枚长导丝。在透视下于病变节段症状较重侧下位椎弓根部位的切口应用定位导针定位责任椎间隙。将扩张套管逐级插入,建立工作通道。将工作套管摆放至合适位置,凿除下关节突。骨性侧隐窝减压,摘除髓核、软骨终板,而后建立植骨床。将减压所得碎骨块制成的骨粒、cage植入椎间隙。在X线透视确认位置满意后,安装连接棒,放置引流管。

可扩张组经可扩张通道实施MIS-TLIF,全身麻醉后持俯卧位。于同侧相邻椎弓根皮肤投影区连线中点为中心,外侧旁开0.5cm,行3.5cm的纵行切口。置入可扩张通道,显露病变椎间隙症状较重侧的关节突关节,咬除单侧部分椎板、下关节突、黄韧带。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处理软骨终板。透视下植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引流。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2)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完成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结果差异对比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

手术时间相比,固定管径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相比,可扩张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min)

术中出血量

(ml)

术后卧床时间(d)

固定管径组

46

162.34±19.30

138.20±23.74

2.29±0.63

可扩张组

46

145.97±20.19

154.68±22.49

3.48±0.94

t


6.318

5.229

6.047

P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

与可扩张组患者相比,固定管径组患者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明显更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x±s)

组别

例数

VAS评分(分)

ODI指数(%)

固定管径组

46

1.20±0.55

16.01±2.14

可扩张组

46

1.75±0.52

20.49±3.40

t


3.114

6.351

P


<0.05

<0.05

3.讨论

在各种通道下行MIS-TLIF治疗,可以创造良好清晰手术操作空间的同时,也具有清晰的手术视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2]。该手术,结合微创的理念,术中出血量较小,且降低了手术风险。在各种通道下,进行该手术时,均需将通道系统放置在最长肌与多裂肌的肌间隙中,以便减少对病患肌肉组织的损害[3]。通过可扩张通道来完成该手术时,需在两侧皮肤做纵行切口并纵向撑开。由此,均会用力牵拉软组织,长时间的撑开状态,切口周围的肌肉也易于出现坏死,导致大量血清肌酸激酶释放[4]。而在固定管径通道下行MIS-TLIF,可以无需过度牵拉、撕裂患者的软组织[5]。进而,有效降低患者的皮肤、肌肉损伤程度,减少患者术后的椎旁肌肉萎缩比。

本次研究显示,手术时间相比,固定管径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相比,可扩张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结果显示,在固定管径通道下行MIS-TLIF,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虽手术时间较长,但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并且,与可扩张组患者相比,固定管径组患者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更低(P<0.05)。结果表明,固定管径组患者的远期疗效也更好。通过固定管径通道来完成手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减少再次切口的损伤。同时也因为术中镜下操作更为精细,可以更有效保障手术疗效、安全。

综上所述,在固定管径通道下实施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更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霍启凡, 吴骏, 吴德逻,等. 双侧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 27(10):42-47.

[2]荚龙, 曾至立, 于研, et al. 固定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J]. 中华骨科杂志, 2018, 38(20):1258-1265.

[3]田光泽, 汤岱, 王飞.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 2019, 9(011):17-18.

[4]文杰, 杨阳, 张辉, et al. Quadrant通道下的MIS-TLIF治疗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研究[J]. 中国骨伤, 2019, 20(33):215-218.

[5]胡慧敏, 王晓东, 郭华,等. MBDU+MIS-TLIF与开放减压+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研究[J]. 实用骨科杂志, 2018, 024(010):92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