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的机械类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课程设计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中高职衔接的机械类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课程设计研

马雅坤

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教育业发展的也十分迅速,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要构建以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中职学校课程标准上融入高职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方法。机械类培训课程要注重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学校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状况,让学生能够适应课程的教学进度。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机械类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课程设计  

引言

中高职协调发展过程中,构建以岗位、技术技能型培养培训的课程体系,结合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目标,整体融合中职学校的课程标准,以高职教学计划为标准建立新课程结构。努力探索中高职衔接的课题体系,探索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职学校专业提升的培养方式,增加机械类专业课程实践性环节,打造岗位胜任力较强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1构建中高职贯通式技能型课程结构

中高职学校对学生实训管理各有特色。学校要开展实训顶岗培训,建立检测和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除了建立学生的检测和评价机制,还要建立针对教师的评判机制。学生与教师的检测和评价可以应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站上对学生与教师的表现进行打分整合,这样有利于数据的保存,也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学生的顶岗实训网站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毕业设计进行打分,这样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一目了然。对于学习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学生,可根据在中、高职学校的实训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实训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实训实验环节,探索中高职教育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核心技能。在机械类专业的独立实训环节中,应增加关于核心能力提升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机械类专业有相应的技能大赛,将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程融入到强化训练的实训课程中,实现中职和高职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训操作课程融合,学校要积极构建中高职贯通式的技能型课程结构。

2高职机械制造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特征

2.1知识的应用创新

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发挥一技之长,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生产难题,适应多工种、多岗位的中等复杂劳动,在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生产工艺改进、设备的维护与控制等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2.2知识的充实拓展创新

指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精神,有强烈的知识渴望欲,有对新知识的充实拓展提高能力;具有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能力,对新技术、新技能的获取能力,对新工艺的应用能力及其他创新能力,确保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适应产业技术发展的要求。

2.3创新的职业品质

职业品质是大学生胜任未来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也是未来职业成功的立足点,作为未来职业人的大学生,除了具有最基本的职业品质(积极主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外,还应具有创新的职业品质,更多地注重共性的职业品质的塑造。要有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强烈期望,并能长期不懈致力于在改造现有技术、改造现有设备、移植成熟技术和更新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

3构建中高职贯通式技能型课程结构

3.1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就是面向新型工业化,以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工作室、创新设计竞赛为依托,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设置多层次的学生创新能力训练项目,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创新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研究思维方法到项目实践再到综合应用,能够接受系统化科技创新训练,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及关键环节,形成对科技创新的整体认识。如把传统的机械机构课程设计所选用的多年不变的通用一、二级减速器题目,改造成为在创新基地中完成的创新性综合实验,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数控机床、各种测量仪器等,让学生经历从设计、制造到装配、试用的全过程。如机械测绘技能实训,在对齿轮泵测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从结构上进行改进来提高齿轮泵的容积效率问题。学生几人一组可互相讨论,拿出各自的方案。可以先采用软件完成三维实体造型后生成装配图和拆解出零件图,标注出公差,然后再根据设计图纸,根据所学机械加工工艺学的知识,合理选择机床、刀具、夹具,并制定加工工艺规程,然后用虚拟制造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加工过程,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设计,待确定无误后进行数控编程,在数控机床上通过自行操作加工出零件,最后完成装配。

3.2条件保障

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条件作保障。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实习实训设备,添置能够体现学生创新培养的设备和仪器,要有充足的实习训练设备和实训材料,打造“空间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需要。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先进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知识的掌握。如我校采取引企入校、校企合作模式,与富士康集团合作,在校内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单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富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保证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为期8周的“精密模具制造技术实训”。这种与企业联合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做法,既节约了办学成本,有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为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技能人才培养资源整合

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团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项目研究依托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实验班、机制学院的专业图书室、名师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等,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资源整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构建新的适合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新课程体系,在学生完成本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扩展学习,掌握与本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培养从单一专业培养转向复合专业培养的转变,适应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结语

学校要深入调研和探索中高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研究机械类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制定好中高职衔接的培训计划及实践内容,满足学生实训方面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究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水平和学习特点,为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林建英.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3(11):27-28.

[2]王胜,巫少龙.基于机械专业数控加工开放式实训实践的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8(12):32,34.

[3]张志成.中高职贯通模式下教师教研活动的联合开展[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3):9-11.

[4]王胜,巫少龙.基于机械专业数控加工开放式实训实践的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7(12):32+34.

[5]张志成.中高职贯通模式下教师教研活动的联合开展[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3):9~11.

[6]金潇明.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9,4(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