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在幼教中的管理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情绪在幼教中的管理与应用

李馨蕾

中国石油大学幼儿园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关注学前教育的问题,通过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在整个学前教育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的事件屡有发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反响,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幼儿园教师缺乏正确的情绪管理,同时暴露了幼儿园的整体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师生匹配数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师配备不足,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教学水平达不到幼儿教育行业的要求,所以在实际的幼儿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情绪的管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幼儿园的资质不达标,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日常的教学监督和管理,使很多不合理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对教师的情绪评估工作缺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不良问题的发生,本文针对情绪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管理与应用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师情绪;幼儿教学;管理与应用


引言:新教育改革理念下,积极地开展学前教育改革,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幼儿园教学问题是整个教育行业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幼儿园在履行家长对幼儿的托管业务时[1],同时要让家长放心,确保幼儿在幼儿园中得到呵护与关爱,并接受良好的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不规范的幼儿园教学机构出现,在教学体制和教学观念上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虐待儿童,教学水平无法满足教育行业的要求,在整个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差,在面对幼儿多变的情绪状况下,没有很好地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对教学效果和幼儿的管理工作产生了厌烦心理,所以导致虐待儿童的事件发生。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情绪波动的问题十分普遍,所以加强情绪管理工作,是作为教师的行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职业监督,做好情绪管理工作,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也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多年的教师职业生涯状况分析和了解,很多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过大,情绪低落,整个教学状态低下,同时有一部分比例的教师将自身的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2],这些现象对幼儿园教育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情绪的内容分析


1.1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具有一定主观意识的感受和体验,属于心理反应特征,人们无法通过表面来直接看到了心里的感受,但是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来进行情绪的推断,情绪的外在表现是意识形态,并且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及感受所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状况,被统称为情绪。


1.2情绪的特点和作用


情绪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它不是单一的诱发事件产生的,而是通过事件的整体而引发的解释和评论,从而导致情绪的产生,通过对事件的理解和感受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状况,人类的情绪会受到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人是具有七情六欲的生物,主要的情绪表现为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积极的情绪在具体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使整个工作积极向上和乐观,具有一定的包容心,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事物和问题,有利于促进计划的达成,消极的情绪表现为比较忧愁,伤感和憎恨以及焦虑,消极的情绪随着生理的变化而产生,比如在生活中,一些人受到批评之后,忽视自身的原因和问题,在接受批评之后产生怨气,同时还容易引发将怨气迁怒到别人的身上。


2幼教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科学的管理,利用积极的情绪进行引导和教育,有利于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加强情绪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职业热情,激发高昂的教学情绪,缓解工作压力,在具体的事件,应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适当的调节内心的压力,防止不正确的宣泄方式,对教学效果和幼儿产生不利的影响,首先要对情绪进行正确的理解,明确消极的情绪就像定时炸弹,随时会爆发,只要找到引发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并及时地加以控制和解决,对有效的管理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教师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对教师的未来发展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通常教师本身的情绪特点会对周围的学生和人群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教师管理好自身的情绪,可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当教师引发不良情绪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进行不良情绪的宣泄,首先可以采取深呼吸的方式来时刻提醒自己,避免暴怒的情绪发生。积极的引导自己的心态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培养理性的思维模式,不断地促使自身的想法更加积极,利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极端的思维现象发生,同时采取无害的宣泄方式进行内心压力的宣泄,比如运动宣泄,哭泣宣泄,呐喊宣泄等等,这些宣泄方法不会对周围的事物和人身造成攻击和影响,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几率,使内心平静。


3情绪在幼教中的应用

科学合理的情绪管理工作对幼儿园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会得到家长和幼儿的喜欢。

首先要在教育活动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要求幼儿教师充分的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并对幼儿的行为和错误用强大的包容心来对待,从而获取幼儿的认可,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

其次在众多的幼儿学生当中,会有很多脾气秉性都难以琢磨的熊孩子,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制造问题和矛盾,面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这类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寻找问题出现的根源,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学前教育,减少错误的发生。

同时,教师在具体的幼儿教学过程中,要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情绪的疏导,利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化解矛盾和问题,消除负面情绪,面对频繁发生错误的学生,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对学生的不同生活和学习层面进行了解,通过积极的引导,改变学生的不良嗜好和习惯。


结论:通过以上关于情绪在幼教中的管理与应用分析,我们对情绪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管理好自身的情绪,提高积极情绪的感染作用,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向上的情绪管理与应用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明确情绪管理对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管理情绪的能力,对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丽娟. 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研究[D].广州大学,2013.

[2]胡艺馨. 基于情绪分析的幼儿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发[D].北京邮电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