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幼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浅谈师幼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王梓涵

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祥和园区 江苏省南京市 210038

摘要:目前,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该如何很好的对待和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中的互动,即交往。幼儿与教师影视互帮互学的一种关系,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主要从幼儿之间的差异性、互动模式的多样化、幼儿在互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在交往中的情感特征等几方面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互动;主体;差异;问题;对策


师幼互动是教师教育过程的核心内涵,师幼互动隐含着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而这些观念都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外显出来。师幼的互动一般指的是人际互动,是教师面对幼儿这个特殊群体产生的,所以,在互动中,教师和幼儿是主体,这两种主体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人,他们同成人一样需要他人的尊重和谅解,一味地去强求他们,忽视他们,那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不会有好处的。

师幼互动的过程,既是教师职能发挥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计划都要借助于教师与幼儿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价值。以下是师幼互动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师幼互动中出现的问题

(一)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是互为主体的关系,两者在互动行为或互动过程中都拥有主动权。但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却是一种不平衡的关系,更多的主动权是掌握在教师的手上的,幼儿很少有权利选择我喜欢什么,我不想做什么,等等,老师的这种主动权已经开始在牵制他们的思想了。。而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就是希望幼儿能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但是,现在的幼儿园还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向那些懵懂无知的幼儿灌输自己的想法,强加一些他们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发明创造力比外国孩子差的原因了。中国的老师总是将幼儿当孩子看,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但其实,他们是错的,幼儿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遇事也会想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而不是依靠老师的帮忙。

(二)师幼互动模式单一

在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照顾与被照顾的倾斜式互动。尤其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控制着整个教育过程,掌握着师幼互动的主动权,幼儿被期待的应该是保持安静,听从教师的教育与指导,而不能不经教师的允许随意打断教师精心策划的教育进程,也不能任意发起与教师或与同伴的互动行为。幼儿的互动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幼儿在许多事情上,包括能不能再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游戏,能不能离开自己的位置去取水,可不可以上厕所等,都得接受教师的指令,没有任何主动权与自主权。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彼此平等的交流与行为往来,相互问候、表达情感体验、共同游戏以及幼儿向教师主动发表见解等平行互动方式却很少体现。

(三)师幼互动行为具有较强的负向情感特征

许多研究表明,教师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恼怒、厌恶、不满等负向情感多于亲和、喜爱、友好等正向情感,而幼儿对老师发起的正向情感却是多余负向情感,但是其中带有点畏惧胆怯的成份,教师与幼儿互动中的负向性行为会抑制幼儿互动动机的进一步形成,并对幼儿个性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幼儿园实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当幼儿开心的拉着老师,想展示他的作品时,教师会表现出不耐烦,“去去去,不要烦我”,这种情况层出不穷,导致的结果是幼儿再也没有信心或兴趣去找老师问问题或者交谈。

(四)师幼互动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首先,体现于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对象差异上。外向、活泼开朗、行为积极的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反馈的机会较多,而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容易被教师忽视;教师对聪明、可爱、遵守班规、积极追随教师思路的孩子表现出亲近感,而对过度活跃、经常出现违纪行为的幼儿常表现出不满,且这些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处于被拒绝的状态。其次,体现于互动方式的差异上。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教师会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如教师对小班幼儿实施正向施动行为的频次明显多于大班幼儿,而教师对大班幼儿的负向施动行为频次要多于小班幼儿,也就是说,年龄小的幼儿更容易获得教师带有亲切、友好情感特征的互动举动,而对大班幼儿要求更高、控制更严。再次,互动内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以抚慰情绪为主题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小班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多于大班幼儿,而以让幼儿做事为主题的互动行为则少于大班幼儿。大班幼儿发起的以发表见解为主的互动行为多于小班幼儿,

二、解决师幼互动中的问题的对策

(一)调整角色定位,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往往会将自己定位成幼儿的管理者、教育者、保护者,而幼儿正是他们的受管理者、受教育者、受保护者,但其实,教师不应该只是教育者、管理者更应该是幼儿游戏和活动中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只有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幼儿的身心以及主动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更愿意去与教师做互动。

(二)接纳与尊重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

在幼儿园中,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主体地位上,而缺乏细心观察幼儿究竟需要什么。研究表明,师幼间的情感交流是是有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所以,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爱护每一个幼儿,多听取和接纳他们的意见,不要一味的向他们灌输自己的经验,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同时,教师在交流的时候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让幼儿表达出他们想说的,并给予正面、赞扬的评价,让幼儿体会到被尊重,被聆听。

(三)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既应该有以教师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也应有以幼儿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在互动方式上,既可采用语言方式,也可运用动作方式或以环境、材料为媒介的其他互动方式。有的幼儿个性积极主动,他们能自己探索寻求知识;有的幼儿个性被动,依赖他人,他们需要老师的肯懂和鼓励。所以,老师和幼儿在互动过程中,要满足他们个性上的不同,因材施教。

(四)正确处理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的关系。

幼儿与成人一样,具有同样的权利,他们是人们眼里的“小大人”,具有独立的人格,所以教师要正确的看待他们,不要认为他们其实什么都不懂就领导着他们,更不要偏爱或歧视某一个幼儿,从幼儿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才是符合教育公平要求的。也就是说,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由于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分配相应的互动时间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是合情合理的。而是应该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何文.智慧树.走进主题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梓涵(1992-07),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南京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幼儿园二级职称,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