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育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以史为鉴,育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周询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广南县第三中学校, 66330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有家国情怀素养的人是当代历史教育的价值目标。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下笔者将会从参加实践活动、创设历史情境、挖掘优秀历史人物事迹等方面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家国情怀 策略

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列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一定要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高中历史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保证每个学生心中都装有家国情怀。高中生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栋梁,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高中阶段教师不仅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上的学问,还要教授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个人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生活,应该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对家庭和对国家的担当意识。

  1. 参加实践活动,激发爱国情感

培养高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有的城市记忆和他们的城市英雄,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这些英雄人物的历史纪念馆和博物馆,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设身处地的感受伟大的爱国人物和爱国事迹。

例如:在给学生讲“红军长征”的历史时,可以带着学生去就近的纪念馆:遵义会址纪念馆、王若飞纪念馆、娄山关红军遗址等,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爬过白雪茫茫的雪山,穿过荒茫草地,不仅在长征途中忍饥挨饿还要在战场上流血牺牲,即使条件这么艰苦红军也没有想过放弃,誓死也要为祖国而战,也要帮祖国赶走日本侵略者,保护我们的国,保护我们的家。当时的环境那么恶劣,让学生想想红军是怎样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看看红军保家卫国的意志力有多么坚韧,让学生想想这些烈士用鲜血保卫下来的中国该如何去珍惜,去发展,去壮大。在学习“抗日战争”时,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抗战的民间故事,走访身边的亲戚朋友,寻找有战争经历的老兵,跟老兵聊一聊抗战时的故事,请老兵谈谈对国家发展至今的感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家国情怀。抗战那一代的老兵真的是为我们的国家献出了一切,妻子、老人、孩子全部舍弃在老家,跟随部队去抗战前线,生死未卜却意志坚定,只有在前线打跑敌人,才能守住自己的小家,守住中国这个大家,这些老兵不只付出了青春,更是付出了身体,战场上刀枪无眼多少老兵被敌人砍伤、打伤,留下了身体上一生的疼痛。这些老兵无私奉献保家卫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高中生去学习,去了解,去在他们的故事中感受家国情怀。在学习“近代史”时,让学生看看伤痕累累的致远舰,体会邓世昌邓公在黄海海战时的壮烈牺牲,在战争时,邓世昌毫不退缩在即将战败的时刻也勇往直前,驾驶着伤痕累累的致远舰冲向日军的吉野舰,想要用自己最后的一丝热血痛击日军。这一切的付出和热血都是为了守护一个国家,守护一个民族,这就是家国情怀。在学习高中历史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切身感受爱国的痕迹,哪怕一学期只有一次机会对学生而言也心满意足了,对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的培养也弥足珍重。

  1. 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家国氛围

在高中历史的日常教学中,可以创设多种历史情境。通过影视、诗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家国氛围,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电影《鸦片战争》,让学生从电影场景中体会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感受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了解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外国军事力量,通过影片看中国使用什么武器,外国人又使用什么武器,这两种武器相比谁更胜一筹,再看鸦片战争时期人民的整体面貌,是团结一心保家卫国还是消沉不起只知吸食鸦片。让学生从情境中体会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从情景中感受拥有家国情怀的人们和没有家国情怀的人们有什么区别。没有家国情怀的人们就像一盘散沙,被外国列强踩在脚底也被外国列强称为“东亚病夫”,而像林则徐一类拥有家国情怀的人,凭借自己对国家的一腔热血费尽心力的努力奋力,开展“虎门销烟”尽全力帮助国家从外国列强的“鸦片统治”下逃脱。在学习“鸦片战争”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饰演民族英雄林则徐,销烟官兵、外国列强 ,普通民众等几个角色,扮演一出虎门销烟的场景,林则徐带领官兵销毁鸦片,外国列强在一旁着急的直跺脚,普通民众拍手叫好。在这个历史情境的角色扮演中让学生体会虎门销烟对当时的国家带来多大影响,为当时的民众带来多大鼓舞,体会我国人民的家国情怀。

  1. 挖掘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家国认同

中国历史上有爱国思想的人物数不胜数,家国一体便是中国从古至今的优良传统。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高中历史课本中出现的优秀历史人物,带领学生感受这些历史伟人的先进事迹,体会古代人的家国之情。

例如:民族英雄郑成功,郑成功率领两万将士前往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经过长达一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迫使荷兰总督投降且将台湾归还我国,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对台湾长达38年的统治,这些都是源于是郑成功对祖国统一的执念,郑成功的家国情怀。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先进更文明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运动,在顽固派的百般阻挠下谭嗣同依然坚定信念毫不屈服,面对顽固派的屠刀谭嗣同只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鸣。谭嗣同本可以安安分分的做两袖不沾清风的读书人,但为了国家的命运他毅然决然的参加了维新变法,靠的是什么?靠的还是对国家兴亡的担忧,靠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1. 结语

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家国情怀的素养,也可以通过创设具体历史情景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我国的历史事件,还可以为学生讲述中国优秀历史人物的故事,在故事的世界里体会中国人从古至今的家国情怀。也希望高中学生可以通过高中历史的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感,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让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 杨威,张金秋.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情怀刍议[J].长白学刊,2019(02).

[2]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晴民国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