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接球》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1

《传接球》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连丽芬

山西省襄垣县城内第二小学校

一、案例背景

体育运动是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必要的活动项目,因此体育课程的存在价值日益凸显。当下小学生因缺乏运动而身体素质不佳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及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达标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课程模式的单一性,使学生降低对于课程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以及整体教学质量。为此我以《传接球》这一课程主题为切入点,详细叙述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在创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此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强健体魄。

二、案例描述

根据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我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传接球这一运动项目的参与兴趣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性的传接球技巧,从而在体育活动中使学生收获成就感并增强团队意识。我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将课程分为三大版块,第一版块为课前热身准备环节,第二版块为技能讲授与多样化练习,第三版块为恢复整理活动。课程开始之初为了避免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损伤身体,我先带领学生进行第一环节热身运动,以活动幅度较小的运动帮助学生疏松筋骨,从而为后期顺利展开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教师会带领学生拉伸大腿后部、大腿内侧、小腿即背部的肌肉,同时活动腕关节、膝盖等。以此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前热身运动。随后进入第二版块的教学过程中,在此我运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为学生解释“传接球”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对这项体育运动产生初步认知,比如对于“传球”这一概念,我随机挑选两名学生在队伍前方进行演示,首先我说“传球是篮球比赛中常见的一种技术,队员把球越过防守人传给另一名同队的队员,这一系列动作便为传球的操作过程。”随后我以传球人的身份要求学生A作为对方球员站在我面前,要求学生B以队友的身份站在学生A身后,我将球传给学生B,就此以简单的动作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传球的动作概念,随后以相同的方式为学生解释接球的动作概念。在学生明确传接球的概念后,我为学生详细解说动作要领,在此我将教学内容分为“持球动作”、“传球动作”以及“接球动作”三部分。首先对于传球动作,我要求学生以环围的队形观看我的示范动作,我拿着球边讲解边示范,随后我将球放到胸前说“同学们,当我们持球时应五指自然分开,拇指相对成八字形,这时掌心与篮球之间应留有空间。”学生按照我的讲解与示范,以模仿的形式凭空练习持球动作。其次对于传球动作,我随机邀请一名学生,以指导该学生做传球动作的方式,为其他学生展示传球技巧。我以口令引导的形式帮助学生做出动作,比如我说“请同学A抱球两臂前伸。”学生A则做出与口令相对应的动作,随后我继续说“请同学A手腕翻转。”在此我及时调整该学生动作不规范之处,要求其他学生重视动作的规范程度,最后我指导学生完成手指弹拨的动作。在详细拆解动作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要领模拟传球动作,并要求学生注意传球时伸、翻、拨动作的协调性与连贯性。在学生大致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我以拆分具体动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伸、收、屈的接球要领。在此之后便进入练习阶段,我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一组一球,两人之间相距三到四米的实际距离,做原地双手传接球的相关练习,并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前臂发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转,肩、肘、腕关节放松,达到全身协调的状态。以此学生按照我的要求进行形式简单的传接球练习。当学生在练习中逐渐熟悉传接球相关技巧之后,我开始增加练习难度,引导学生进行迎面上步接传球练习。在此我要求学生排成纵队,同学A面向队伍站立并与队伍相距五十到六十厘米的距离,学生B上步接学生A传来的球,再回传给学生A,随后学生B跑到队伍最后,此时学生C上步接学生A传来的球并再将球回传给学生A,进行一定次数后其他学生轮流替换学生A ,以此学生在反复实践中逐渐掌握动作要领。最后我带领学生进入恢复整理阶段,要求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期间学生可以自由结成小组进行其他游戏,还可以与我进行交流沟通,随后便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案例总结

根据本节课程的教学,我进行及时总结。在此案例总结主要分为优势和不足两项内容,首先对于优势,我在本节课中采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调动视觉感官理解所学内容,从而为后期开展实践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我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增添相应的趣味元素,降低学生排斥参与课程的可能性。其次对于不足,我认为在课程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开发,使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的引导,而无意识进行自主探究,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与此同时热身运动的单一性同样会为学生带来枯燥感,从而易使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出现厌学情绪,最终无法调动其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进而降低课程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我发现,在此节课程中缺乏相应的师生互动环节,以此阻碍师生双向交流。为此我应该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能,强健学生体魄这一终极体育课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