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综述

谢春萍

陕西中霖集团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截至2019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已达484.65万公里、高速公路达14.2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其中高速公路90%以上均为沥青路面,这些路面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因受温度、日照、雨雪水等自然气候和施工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加之交通量快速增大,重型车辆的急剧上升,路面承受荷载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早早出现各种类型的病害,例如裂缝、车辙、坑槽等病害,这些病害不仅影响了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也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我国二级及二级以上的高等级道路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后,路面运营使用陆续进入养护阶段,然而我国沥青路面的养护设计相对新建道路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及时、合理的解决现有道路病害问题,首先应从根源上解决养护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

一、养护设计原则

(1)加强病害分析,采取相应设计对策原则

针对不同的病害分布特点,通过调查、检测、评估分析病害产生原因,针对病害的形成条件进行研究,提出合理有效的处置措施阻断病害形成和发展,使得病害处置措施精准到位,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2)处理方案设计遵循分段设计,分类处理原则

根据现有道路管养单位、路面结构类型、建养历史合理划分设计单元;针对不同路况特点和病害发展情况,分别确定养护对策、修复原有路面病害,恢复路面使用性能。

(3)坚持全寿命周期方案分析原则

收集历史养护数据,建立养护周期模型和性能预测模型,根据项目的资金安排周期,进行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预测在周期内路面使用状况和确定LCC经济指标。

(4)环境保护和工程节约原则

病害处理需要挖除或铣刨路面结构材料,如果全部弃掉不仅破坏环境也造成工程浪费。为此针对铣刨的旧材料进行废料回收,在工程掺拌新材料后作为修补用的基层材料或下面层使用,有利于环保也能节约工程造价。

二、养护设计的总流程

结合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 5421-2018)及《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5142-2019)及各地地方性标准及实际设计经验,分析总结了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设计应遵循从调查、评价→诊断、养护方案选择→处治的流程。

1、调查、评价

路面的调查和综合检测评价分析是路面养护方案确定的依据。

(1)基础数据的收集

收集本项目各个路段基础数据主要包括路线属性信息、管理信息、沿线自然条件、路面结构与材料信息、交通状况、养护历史等,如下表所示:

序号

项目

内容

1

路线属性

路线名称、等级、段落、设计标准,几何线形等

2

管理信息

交工时间、历年技术状况(必要的事故率数据)

3

沿线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

4

路面结构与材料

路面设计结构,结构变化、材料类型、性能信息

5

交通状况

历年交通量、轴载状况、发展趋势等

6

养护历史

历年养护方式及其对路面结构材料造成的改变,大中修施工资料、交竣工资料,养护效果等

7

经济参数

材料单价、人工费用、地方经济指标等

(2)现状路面状况的检测

为更好地了解路段既有路基路面现状、病害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设计路面方案提供参考依据,需要对既有路基路面性能进行客观的检测与评估。重点是路面破损状况、行驶质量、抗滑性能、路面承载能力等状况检测评估,然后结合先进的探地雷达(GPR)进行连续测试,得到面层松散率、基层松散率、面层-基层层间剥落率等指标,结合弯沉测试结果、模量反算结果、取芯状况,综合判断通车几年后结构层状况,以便更为准确的把握路面现有状况。

2路面技术状况检测内容列表

序号

检测内容

检测、调查方法

备注

1

路面破损状况调查

人工调查、多功能检测车

基本数据检测

2

路面平整度检测

多功能检测车

3

路面车辙检测

多功能检测车

4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

SCRIM2007型横向力系数测试车

5

路面结构强度

落锤式弯沉仪FWD测试

专项数据检测

6

结构层的完整性

取芯、探地雷达

7

筑路材料的性能

材料实验

8

路面结构参数

落锤式弯沉仪、承载板

9

排水系统状况

人工检测、取芯/挖坑、渗水仪检测



路线纵断、平面及横断、路基、交通工程、桥隧等

补充数据调查

(3)评价

结合《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对以上检测的数据综合评价,并据此划分养护类型,生成评价单元。

值域范围

养护类型

PCI

RQI

RDI

SRI


≥90

≥90

≥80

<75

预防养护

<80

修复养护

85~90

预防养护

<85

修复养护

85~90

≥85

预防养护

<85

修复养护

<85

修复养护

2、诊断与养护方案的选择

(1)诊断

依据上述专项数据的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内因分析结合外部环境作用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其中:

1)内因分析:主要从病害发生的层位、结构厚度、及各层之间的粘结为源头,继而从结构、材料、承载力等方面软弱环节,分析病害发展趋势。

2)外因分析:主要从交通荷载作用、气候环境变化、道路特殊位置、施工质量控制、养护历史情况等,对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及分析,可在设计中有针对性的避免早期病害再次发生。

(2)养护方案的选择

1)养护方案的分类

预防性养护方案:主要包括含砂雾封层、纤维封层、稀浆封层、复合封层、微表处、超薄磨耗层、碎石封层等;

功能性养护方案:主要包括直接加铺罩面、表面层铣刨重铺等。

功能性养护方案:主要包括直接加铺补强、沥青面层铣刨重铺、面层铣刨基层补强、路基路面结构重建。

2)技术方案选择

从“结构、材料、荷载、环境、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基于多指标(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结构强度等),对各设计单元进行养护方案设计,实现技术与经济并重,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养护设计思路。处治方案设计是基于设计目标的确定,路面设计目标应结合其结构使用寿命、路用性能要求、设计交通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根据已设定的设计目标,对设计单元展开包括路面结构厚度、结构组合、材料组成等关键环节的设计,而最终的处治方案还应通过功能性验证方可采用。

3、处治

结合养护方案的分类,会得到多个备选处治方案,针对这些备选方案,需结合《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中各个方案的适用范围、适用特点等,围绕着技术及经济两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比选,并最终推荐出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佳处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