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人民公园功能布局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绵阳市人民公园功能布局分析

李谣 指导教师 : 彭慧蕴

西南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摘要:通过对绵阳市人民公园的调研,分析其功能布局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其之后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绵阳市人民公园;功能布局;空间


引言

公园是城市精神文明的体现窗口,在美化居住环境、排解压力、改善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效果。市民会在工作之余选择休闲活动,老人儿童也需户外休憩娱乐空间,城市公园便为其提供游憩、散步、放松的好去处[1]。而合理的功能布局才能激发空间的活力,积极的公共空间才能吸引更多公众的使用。

1. 公园概况

1.1自然环境

绵阳市人民公园,是现今位于绵阳市城中心的一座大型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公园占地面积228亩,其中内园占地176亩。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年日照1298.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63.2毫米,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年平均雾日51天,气候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1.2历史沿革

绵阳市人民公园,原名绵阳公园,是川西北第一公园。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是由当时的四川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川西北屯殖司令孙德操屯部及所属十四县绅民合建,占地约二百一十二亩。最初有砖砌平台二层楼一座,昭烈图书馆一座。菌亭三座,栏杆木桥三道,月形藕池一弘。还有方池,荷花池等,并有公园纪念塔,入方六十余丈高的碑塔一座等景观[2]

新中国成立以后,绵阳人民公园又经过多次修建,现已发展成城市中心融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于一身,集文化教育、旅游观光、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开展,公园占地面积曾作过几次大的调整,园内设施进行过多次维修,但在“文化大革命”浩劫中却遭到严重破坏。进入80年代后,按照城市建设的统一布局对公园重新进行规划和建修,挖湖、堆山、凿洞、开河、建桥、修路、植树、种花及建筑楼、台、亭、阁、新修动物园、儿童游乐场及公园外规模宏大的文化广场。绵阳人民公园已建成市内中心的园林绿化集中区域,市民业余休憩的主要场所。1994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在公园里树立了我国曾在绵阳留下足迹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铜像,以供市民瞻仰。

1.3区位布局

绵阳市人民公园位于绵阳市涪城中心区最老的商圈内,是绵阳的城市中心区。地理上位于涪城区东边,临园路东段57号,北靠临园干道,西邻富乐路,东靠涪城路,南邻长兴街。周边交通较便利,共有东南西北四个主要出入口,另外还有西南门、南一门、南二门3个侧入口。

东门位于涪城路上,是公园最主要、来往人数最多的出入口;北大门位于临园干道上,是园区的正大门,但人流量没有东门大;西门和南门都位于长兴街上,西门仅限人行,车辆从南门可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场。西南门、南一门、南二门皆在南门附近。

2. 功能布局

绵阳人民公园分为五个区域,浏览观赏区、文化教育区、休闲健身区、儿童游乐园、集散广场区。其中集散广场和儿童游乐区属于动区,文化教育区为静区,休闲健身区和游览观赏区属于动静结合的区域。

2.1游览观赏区

游览观赏区挨着临园干道的北大门,包括桂花园、石榴园、公园管理处、苏铁园、人工湖、船码头、竹园、探险洞和假山。

西北面的桂花园、紫薇园、盆景园等,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精致典雅的建筑小品,形成了移步换景,各呈异彩的游览区。人工湖提供游船活动,有很多大人带着孩子坐船,也有部分青年人游玩。岸边的茶馆和假山上喝茶打牌的露天场所主要为中年人群,探险洞则主要是大人带着孩子游玩的地方。

2.2文化教育区

文化教育区位于园区东北角,包括读书谷、邓稼先广场、玉兰园、中央大道、解放纪念碑和东门配套服务区。

经文化广场中央大道步入公园,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解放碑塔广场,增强党建信息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此片区人流相比之下较少,停留的人群主要为坐着休息的老年人和在纪念碑下合影留念的游人。

2.3儿童游乐区

儿童游乐区位于园区南边,南门、西南门、南一门和南二门都可以直接进入该区域。其包括了游乐场、儿童活动区和珍稀动物园三个部分。

儿童活动区主要为免费的游乐设施,主要面对低龄儿童。游乐场里的游乐设施都为收费项目,且价格较高,主要面对部分儿童和多数的青少年。进入游乐场的路上还有一条卖玩具和小吃的小型商业街,聚集了大量的人群。这个片区在节假日为整个公园人流最多的区域,多为家长、孩子和青少年。

2.4休闲健身区

休闲健身区位于园区西南角,由西门可直接进入该片区,其包括了桃花岛、轮滑场和梧桐广场三个部分。该区域较为安静,设置了挂有鸟笼的休息树林,许多老年人喜欢坐在树下听鸟声。露天茶馆集聚了许多中年人在此处喝茶、打牌、聊天。西北角还有供儿童玩耍的轮滑场。该片区主要停留人群为中年人和老年人。

3. 问题总结

通过现场的调研,针对于绵阳人民公园的功能布局和空间总结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存在功能区域划分不明确的场地,例如,休闲健身区内坝坝茶和安静的逗鸟树林距离过近,坝坝茶场地内人们产生的声音过大与在树林里安静休息的人们互相影响。

2.景点设置类型多样,但存在热门景点易发生聚集、个别景点吸引力不足场地使用率低问题。比如,文化教育区相比其他四个区域,存在人流量少,人气不是旺的现象

3.停车位场地规划不够,园区的南门有一个地下停车场入口,其他方向均没有合理的停车场规划,造成交通不便。

4.园内大量休闲娱乐和运动设施可供各年龄段游客使用,但也存在休闲座凳不足、娱乐设施磨损度大、

运动设施不足、置物架不够等情况。园区有供儿童运动的游乐场和轮滑广场,但缺少供老年人健身的器材。

4. 优化更新建议

1.应利用运动宣传栏、安全科普栏、装饰景墙等造园设施,对现有功能活动区分隔不佳的场地加以分区,在分隔场地的同时也可增加园区宣传和安全教育的作用。

2.增添文化教育区的活力,打造独特有趣的空间,提高该区域的吸引力,分散节假日园区内其他区域过于集聚的人群,充分利用空间。例如,在邓稼先广场和解放纪念碑广场上增加一些健身器材或者座椅,让这部分空间的功能多样化,以留住人群。

3.在车流量较大的区域合理规划一些停车场

4.多设置一些座椅;定期检查维修娱乐设施,保证活动的安全性;添置一些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比如健身器材、打太极的场所。

5.多设计一些便民设施,多一些公益免费的项目,少一些收费项目,或者控制一下价格。

6.在园区内专门为小商摊规划一片商业区域,并严格管控乱摆摊的情况。

5. 总结

本文根据绵阳人民公园的现场调研,对其五大功能分区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优化、更新建议。公园在整体布局上具有多种类型,公园划分五大功能分区:浏览观赏区、文化教育区、休闲健身区、儿童游乐园、集散广场区。娱乐休闲场地以不同的形式设在不同区域,动静分区,可满足不同来园目的游客的正常使用,降低相互干扰性。但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发现,公园在活动场地布局上,也存在功能区域划分不明确的场地,存在缺失某些特定功能的空间。针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和规划,绵阳市人民公园将吸引更多的人,更好地服务于前来游玩的人们。



参考文献:

[1] 李月嫦.公共性视角的绵阳市人民公园公共空间分析[J].居业,2019,No.139,59-60.

[2] 千熙庭.新乡市人民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C].广西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