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3
/ 2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 教学策略初探

雷卫东

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中心小学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具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还较弱,因此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进行数学教学时存在一些困难。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从游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生活化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对一线数学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认识不足,具有活跃、积极、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对学习的理解还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游戏教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在讲解教科书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率低下。游戏化教学方式很好地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活跃的教室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教学更好地开展起来。

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二)”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九九乘法表”的游戏进行教学。首先,数学教师把学生平均分成两组,按顺序排列各组学生,让两组成员进行对抗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担任裁判员,指导游戏顺利进行。比赛开始时,让双方队依次派遣成员,其中一名成员鼓掌说“九九乘法表啊,八九”。另一个选手立即回答,如果按顺序说错,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回答,则视为淘汰,更换下一个队员,直到最后一个成员被淘汰。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合理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数学教师以自己为教学核心,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情况,而是通过课后作业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是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能使学生很好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小组成员分配的合理性,只有小组人员分配合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在分配组成员时,重视每组中至少有一名学生是完全掌握数学知识的,小组成员最多不要超过四人,确保小组合作教学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在学生探讨过程中,数学教师融入学生中,听取学生探讨的内容,了解学生有疑问的地方,然后重点说明。小组合作的方式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只教学生理论知识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在“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东西进行教学。首先,数学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称重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其次,数学教师让学生找到身边的事物来估算重量,估算完毕后,数学教师用重量计来印证学生的估算是否正确。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四、渗透数学文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正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应重视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随着新课程的加深,数学文化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但是数学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依然以教授数学知识为唯一的教育目标。数学文化不仅改变了学生的思维观点,而且对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新要求,也是教育的内在需要。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文化在课堂上不断渗透,抓住机会提高课堂文化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1.创设文字情境,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数学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立场和观点,具有很强的人文特性,数学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基础。因此,教师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文字意境,让学生积极接近数学、欣赏数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的美学价值,也有助于使学生融入数学学习课堂,实现教学与学生的协调关系,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以“万以上数的认识”为例,学生在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认识范围,为了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况感受数的意思,数学教师首先创立了文字意境,以传统古诗为背景提出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提出“同学们考虑万径人踪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然后学生展开讨论,此时,在创造了一定的文化氛围的基础上,揭示了本章的主题,使学生很自然的被吸引到万以上数的认识学习中。文字意境作为数学知识探索的窗口,不仅使学生从语文学科知识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还构建了独特的数学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多元知识。

2.挖掘德育因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数学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德育功能,但数学的许多内容反映了客观事实,其中包含的德育特征表现为隐性特征。数学教师挖掘数学文化的德育要素。这不仅可以揭示数学文化的基础,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观察物体”为例,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物和视图的关系,数学老师首先提示一组视图,然后将学生分组,用课前准备的立方体自由组合,使结合的多面体与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和视图一一对应,学生展开操作活动。通过这个小组活动,他们不仅初步确立了空间观念,还增加了学生自主交流的频率,伴随着好奇心,不断探索,获得了新的知识,同时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感受到了小组探索学习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是今后数学基础的时期,数学教师应重视这一阶段的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师红霞.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学周志,2017(14):99.

[2]王永亮.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2017(12):83-84.

[3]程林.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J].数学学习和研究:教育研究版,2019(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