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人生的美学之旅——《谈美》读书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3
/ 2

净化人生的美学之旅——《谈美》读书报告

陈煜彤

身份证: 13010520000420**** 北京市 100872

【摘要】这个假期细细品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读完后的最大感受就是,这实是一场净化人生的美学之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的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书中的语句深入浅出,语言质朴简练,深度剖析了何为美感,解释了美感的误区,进而谈起欣赏与创造美,最终坦明了“人生的艺术化”,使我深受启发,受益良多。

【关键词】美感;美的误区;欣赏与创造美;人生与艺术

一、何为美感

朱光潜先生在序言中就写道,人未能“免俗”的原因,全在于缺乏美感。那么究竟何为美感?

书中有一个生动的例子,以不同人看一棵古树为例。商人观古树,看到的是古树的材质,在心中精打细算着能够获得的利润;科学家观古树,注重的是古树的习性,所属哪科等;艺术家观古树,则是全然只看外形,欣赏古树的美。可见任何人看事物都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古树因观者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属性。作者由古树引到美感,美亦如此,要能够从事物中发现美的存在。美是人精神上的需求,任何人都会出现精神上的饥渴,然而真善美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美是人不可或缺的。

此外,作者谈及,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艺术往往是抽象的,是艺术家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现实的照搬,如裸替女子的照片和裸体雕塑带给人的是全然不同的感受,艺术和实际生活是无法混为一谈的。

二、走出误区

想要“免俗”,真正找寻到美感,必然要清晰美感与其他感受的区分,避免误入歧途,越陷越深。

(一)、美感与快感

有些人时常难以区分美感与快感,然而这两者却是有着天差地别的。作者在这里强调要打倒享乐主义美学。什么能被称作美,是值得思考的。英国的学者罗斯金告诉世人,希腊女神像远不及一个鲜丽的英国少女美。“实用美学”通过在人群中不断实验,最终将一块颜色,一根线条定义为美或丑。

这些认识显然是粗浅的,这便是将美感与快感混为一谈了。美感与快感实际上极易区分,即美感与实际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现实的需要。明白这一点,便不会错将快感认识成美感。

(二)、美感与联想

美感与联想更是易被混为一谈。“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作者以此句词来阐明联想作用。由罗群联想到颜色相近的芳草。多数人看画,一是偏爱于有名气的作品,二是喜爱具有历史性的画作。如耶稣临刑图,偏爱的人往往从画中感受到耶稣的慈悲,因而觉得美极了。在音乐中更为明显,多数人欣赏音乐,无非从音乐中感受到喜怒哀乐,或是想起诸多事物,因而感慨。但这些均是由联想引发的快感,是不足以被成为美感的。在这里我赞同作者的观点,“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而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联想使人精神涣散,极易将注意力引向与美丝毫无关的事物上,不能专心致志的体会美。此外,联想大多是偶然的,不同的人看一幅画,可能有千万种联想,而画本身的美却未增减一分,其美感反而会因为联想而有所涣散。由此可见,联想并不是美感,联想所产生的价值,是在艺术之外的。

三、欣赏与创造美

(一)、美的欣赏

在这里作者又为我们辨析了考证、批评与欣赏的关系。以文学作品为例,读《莎士比亚》,了解作者生平,各种传闻固然有助于对著作的理解,但关注的重点,仍在书中的内容,剧本的精妙。通过考据能够获得历史知识,这有助于欣赏却不能被称作为欣赏。还有一些人认为读者在阅读时应持“批评的态度”,这一点朱光潜先生也是不赞同的。批评与欣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批评预先存在着美丑的标准,而欣赏是将自我放在作品中,如果对待文艺作品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将永远得不到美感。因此,考证与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欣赏也离不开二者。

在欣赏美的时候,易犯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写实主义的错误在于,将自然的美丑等同于艺术的美丑,认为自然本就是美的,而艺术家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模仿自然,然而这种观点漏洞甚多,譬如既然自然是美的,艺术便没有必要存在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行,认为自然有美丑之分,艺术只是模仿自然的美,艺术家做挑选的动作。这种思想实质上是精炼的写实主义,都是不可取的。如作者所言,艺术不应当是“以葫芦画瓢”,这样理解显然太过浅薄了。

(二)、美的创造

没有创造美就没有欣赏美,创造与欣赏之间并不是完全阻隔的。关于如何创造美作者在这里谈到想象、情感、格律与模仿。要拥有创造的想象,之后必赋予情感,将人情和物理融成一气,才能形成完整的境界。此外,具有情感的意象是嵌在格律中的,而包括格律在内,艺术技巧是可以模仿的,艺术家需做到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两者间的融合是极其重要的。

四、人生与艺术——“人生的艺术化”

在文章的最后,还谈及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艺术与人生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无法脱离人生单独存在,艺术是日常生活中情趣的表现;相反,人生中不能没有艺术,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属于艺术活动,都是时刻伴随人生的。并且,人生可谓是一种广义的艺术,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被称为一件艺术作品。好的作品是极具美感的,一个人的一生,也应活的精彩,避免烂俗。作为一名学习艺术的大二学生,以后更是可能成为一个艺术工作者,要注重培养自我的审美,让生活充满艺术,才能使自我真正做到“免俗”,实现艺术化的人生。

四、总结

“慢慢走,欣赏啊!”在这浮躁功利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慢一拍,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过有情趣,有美感的人生,把人生活成精彩有趣的艺术品,哪怕只是短暂的精彩,如烟花绚烂的一瞬。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谢晨露,“‘无所为而为’的美感追求——读朱光潜《谈美》”,《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08),95-96。

3.肖霞,“美是人心上瑰丽的花朵——我读《谈美》”,《大众文艺》,2014(21),45-46。

4.唐乐,“浅论朱光潜《谈美》的文艺思想”,《学理论》,2014(32),120-122。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 艺术学院 景观建筑设计专业 陈煜彤 200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