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秦文娟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初级中学校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理性精神和公民参与意识的教学任务。然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唯分数论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的道德思想觉悟有待提升。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存在的问题,对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本文中,笔者从两方面开展讨论:一是简单分析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由于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觉得比较枯燥,因此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和教学质量难提升的问题。如何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现状,通过有效教学对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挥好这门课的作用和价值,是教师们在开展教学时要解决的问题:

  1.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容量小,教学目标设置的不合理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合理。由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中考中的分值不高,教师对这门课不够重视。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导致教学容量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不是太多就是太少。二是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需求。由于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而学生的基础水平也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三是教学方法单一。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使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点,大部分学生只能埋头记笔记,这种单向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这门课的期待值。

  1. 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堂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太强,而不会真正去思考这门课给自己的启发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初中生由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在形成时期,如果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学生容易受到一些负面思想的影响,对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怀疑,从而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其次,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由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点也很多,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比较重,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而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产生畏难的心理,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对策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它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一步,关系着能否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好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中投入到学习中去。由于,经过了课间休息环节,新课开始时课堂秩序是比较混乱的,学生的状态还没有从打闹玩笑中调整过来,导入如果设计的好,则可以将课堂从喧嚣混乱的状态中调整到安静学习中去,反之,则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仍然沉浸在兴奋的状态中,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教学“同住地球村”这节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吗?喜欢看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看一看这个视频。”(教师播放《动物世界》视频,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再次播放《动物世界》中野生动物被杀戮、饥饿的北极熊吞食悠哉的视频,问学生观看后有什么感受。(野生动物受到人类的杀害,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由于气候变暖,北冰洋水融化,北极熊失去了食物来源。)教师接着给学生展示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的资料,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进入本堂课的学习中去。

2.运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针对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问题,教师要创新教学步骤,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实施合作探究,首先要明白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在合作探究中要发挥教师对学生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改变以往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给予学生的自由,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机遇与挑战”这堂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首先导入新课:1.我到农村爷爷家过暑假,在集市上看到一家公司招聘人员到国外修铁路。2.我爸爸的公司在非洲新设立了一家分公司,我和妈妈要和爸爸一起去非洲,我要在那里完成学业。3.我高中毕业后想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铁路方面的技术,毕业后说不定也可以到国外工作。同学们怎么看待到国外学习和工作?(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给学生展示相关统计图,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1.我国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和基础设施)2.中国高铁走出过门,对中国和世界分别有哪些影响和意义?走出国门的“中国名片”还有哪些?3.分析中欧合作的特点,说明其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最近,家住美国的约翰发现,他妈妈以前给他买的衣服、鞋子和玩具等都是中国制造的,但是现在却经常是越南和缅甸制造的。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你能向约翰解释下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为了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的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基本理论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觉悟,用以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习惯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以应付考试,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则关注较少。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要理论和实践并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师生之间”这个单元后,为了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热爱班集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布置班级文化墙、认真做好班级的卫生工作等等。又例如,在教学完“亲情之爱”这节课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后理解父母,帮父母分忧,帮助父母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等,减轻父母的负担,让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孝顺之心。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理性精神和公民参与意识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导入、开展探究式教学和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等角度入手,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熊书玲.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分析[J].农家参谋,2018(24):184.

  2. 朱庆明.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相融合[J].华夏教师,2018(34):52-53.

  3. 陈田峰,曹春华.多维德育的实施原则与实践价值——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