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用于结核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喹诺酮类药物用于结核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陈旭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分析结核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8例结核病患者,应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常规治疗;研究组(44例):在以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实施喹诺酮类药物。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1.8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研究组为4.55%,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但无差异(p>0.05)。结论:结核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还能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关键词】结核病;喹诺酮; 疗效 安全性

结核病为一种较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慢性疾病,具有传染性较强的特点,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患病人数较多,高达2亿人,据统计每年新增病例约有100万人,我国为该病的高发性国家,患病率居世界第二[1]。该病好发于青年群体,病情发展较缓慢。该病是由结核杆菌所引发的感染,因结核杆菌能传播至患者机体其他部位,故也称为肺外结核病。该病患者表现为超出2周的连续性咳嗽,并伴有血痰、发热、寒颤、乏力、食欲差等,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如链霉素、乙胺丁醇等,但并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现阶段临床为提升该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该病患病率,通常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喹诺酮类药物,予以患者更综合性的治疗,进一步缓解患者病症。本研究分析了喹诺酮类药物用于结核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0月接收的88例结核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27±5.64)岁;研究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31±5.61)岁。两组以上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自主同意参与本研究;(2)正常交流者;(3)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严重心血管疾病者;(4)精神病史或家族史者。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如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及乙胺丁醇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以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实施喹诺酮药物治疗,如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每天0.2g,每天2次;口服氧氟沙星片每天2次,每次1片,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疗效评判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痰涂片检查阴性且1年内未复发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加重,患者出现死亡为无效。(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2.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肾毒性、头晕头痛)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1.8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例(%)]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n=44)

19(43.18)

15(34.09)

8(18.18)

2(4.55)

42(95.45)

对照组(n=44)

14(31.82)

12(27.27)

10(22.73)

8(18.18)

36(81.82)

χ2





4.062

p值





0.044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44例患者中有1例(2.27%)发生恶心呕吐,1例(2.27%)发生食欲不振,不良发生发生率为4.55%(2/44)。对照组44例患者中有1例(2.27%)发生肝肾毒性,1例(2.27%)发生头晕头痛,1例(2.27%)发生恶心呕吐,1例(2.27%)发生食欲不振,不良发生发生率为9.09%(4/44)。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χ

2=0.715,p=0.398)。

3.讨论

结核病是常见并可致命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分枝杆菌又称结核杆菌导致,结核杆菌通常感染并破坏肺以及淋巴系统,但其他器官如脑,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骨骼,关节甚至皮肤亦可受感染,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并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常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喹诺酮类药物[2]。喹诺酮类药物为一种疗效较好的抗生素,包括莫西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该药对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克雷伯杆菌等多数细菌均具有较强的灭活作用。为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病痛,本研究分析了我院接收的44例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喹诺酮类药物在进入机体后,常分布于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及痰液中,因此比较适用于结核病的治疗中。加之该药并不会在人体肾脏、肝脏中聚集,因此显著降低了因喹诺酮类药物联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故研究组不良发生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为9.09%,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但无差异(p>0.05)。该药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及抗菌活性,广谱抗菌,对抗结核杆菌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与满娜学者提出的研究结论具有同质性,进一步真实了该药用药安全性尚可。该病不仅能对分枝杆菌产生抑制作用,还能对分枝杆菌的代谢方面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2]。加之该药有多种给药方法,口服给药能被人体快速吸收,在服药1~3h内到达血药峰值,生物利用性较高,促进药理的发挥。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1.8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证实了喹诺酮类药物能显著提升该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结核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在不影响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召忠. 喹诺酮类药物用于结核病治疗效果分析[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13):75,77.

[2]王玲. 喹诺酮类药物对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006(056):177-178.

[3]满娜. 观察喹诺酮类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65(2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