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行政法律法规管理责任现状与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6
/ 2

我国环境行政法律法规管理责任现状与原因分析

崔红梅

南充市蓬安生态环境局 四川 南充 637800

摘要:关于环境行政法律法规管理方面的内容,我国政府虽然努力的进行了制定、修订,但是由于经验、意识形态等影响,导致关于环境行政法律法规依旧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总体上还是比较的薄弱,某些法律法规尚未完全得到有效执行,对责任主体上还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相关的主体责任,由此的导致了诸多管理问题出现,情况不容乐观,相关责任难以实现公平公正的法律原则。本文重在探讨我国环境行政法律法规管理责任现状与原因分析。

关键词:法律法规;管理责任;问题;对策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关于法律建设方面议题逐渐深入人心,我国政府为此制定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相关的环境立法进程得到了有效的推进。尽管我国对法律法规方面的立法工作得到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必须认识到有些立法工作仍然没得到完善,未得到有效推进,主体责任未能得到确定,相关规定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执行力欠缺。同时也要充分的认识到环境权所具有的特殊性。如果与其他方面的权利进行对比可知,当前环境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公益性方面。当然,这也完全的表明了环境权对后续很多工作开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想要加强对环境权的保护,那么就必须进一步的完善行政法规,加强对法律法规制定,同时亦想要切实的维护好环境权,加强对环境权保护工作,这对我国法律法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法律法规相关责任概述

从汉语语义解析来可见,关于法律“责任”界定一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词义解释为履行职责,尽到本职,第二层词义解释为对事件发生负有具体责任,有一定的连带责任,第三层词义解释为未尽责任,没有将工作做好,未能达到一定要求,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后果,或需要以物质形式进行一定的补偿,又或者需要做出一定的补救。如果从法律角度来解释,责任所指的就是在一定法律框架内所需尽到的相关责任,需要履行的职责,或尽到相关的义务,如果未能按照相关的法律责任,就会被追究相关的责任,需要承担一定的后果,通常说分为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所指的就是狭义责任,其二所指的就是广义责任,前者包括处罚、后果、义务,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主要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来进行划分,进行惩处;后者所指的是不管是任何组织及其个人都负有一定发法律责任,不可做出违法法律相关行为。

二、我国环境行政法律法规责任管理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执行力的不到位,不重视环境整治

由于我国环境行政法律法规管理尚比较松懈,导致很多很多管理问题出现,我国地方的一些环境行政法律法规执行违反情况就不难看出, 当前,违返的责任主体大多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表现为一部分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相关的排污标准进行排放,没有对污水做处理,没有加强对污水的管理力度,这一种情况目前还依旧存在,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1]。当然,环保部门对此并没有尽到相关责任,由此就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如:导致水资源被污染不能饮用,而这种情况在国内很多地区早已屡见不鲜,更屡见报端,又如:有一家河北企业就因没有加强对污水的处理,采取了偷排污水的方式排污,继而导致当地的地下河受到十分严重的污染,不能饮用,最终导致当地的许多老百姓为了解决引用问题不得已在其他地区购买生活用水,如此,导致了当地水资源严重浪费,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

(二)知法违法,保护意识不足

结合相关的资料就不难看出,当前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明明就已经知道吱声所生产不规范,废水排放存在超标的情况, 然而,依旧还是明知故犯的对外进行排放,导致污染物超标,影响到了周遭环境,同时也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生活,例如:有的企业会选择在晚上或午夜的时候选择偷偷排放各种污染物,导致当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还要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悄悄的利用下水道偷偷的排放各种污染物,由此导致河道污染,致使水中鱼类灭绝,土壤受到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有部分企业并不是很重视河水的治理,没有加强管理。为了应付检查匆匆忙忙的修建了一些污水处理中心等,只是装装样子,等检查小组一走,就继续偷偷排放污水,导致污水超标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保护好环境的重要性。

(三)执行力度不到位,执行存在漏洞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在评价和验收环节没有通过, 或者根本避过验收这一环节。从这个方面上也反应出来,一些环境管理制度的影响力程度较低,不能有效对一些违反企业进行评价和验收,导致环境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甚至成为一纸空文。这直接导致了环境被进一步的破坏,使得原本匮乏的社会资源被浪费掉很大一部分。

(四)相关部门不作为,管理不深入

由于地方的相关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存在有不作为的行为,继而导致很多环境法律法规未能执行、落实到位,导致环境权得到充分的保护。我们根据相关的资料可知,有相当一部分环境保护部门在进行例行检查的过程中为了赶进度,而对某项生产环节没有进行检查,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检查,这就给了一些不遵守环境保护法的企业偷排污染物的机会,导致地区环境变得恶劣。

三、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实现对策

(一)因加强环境立法工作

如果想要真正的实现我国环境刑侦管理法律责任,就应加强关于这一方面的立法工作,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一个前提,缺一不可。再有,只有当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完善之后,那么才能真正的实现科学的法律制度,只有如此,那么才能真正的提升环境管理质量及效果,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追究相对主体责任。

(二)稳步推进内部体制改革

如果想要更好的进行体制上的改革,那么就应该及时的建立起完善的环境行政管理决策机制,这样才能够将社会经济、环境做好统一的协调处理,加强责任管理。当企业完善的相关的体制之后,就可以使很多企业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的制止,杜绝类似的行为的发生,提高环境整治力度,提高震慑力。对一部分在环境权管理中存在不作为的,或者是存在渎职行为的执法人员应立即对其进行惩处,严重者移交当地法院审理处理,杜绝执法人员在体制之外,这样就极大的降低主体责任追究的束缚性。

(三)应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环境管理当中

环境权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享受的意向权益,这直接就关系到公众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得不到有效遏制,得不到有效治理,那么就会导致很多的环境问题出现,对当地社会生产发展都会带来影响。因而,应广泛的邀请公众参与到环境管理当中,无时无刻的加强对当地环境管理的监督,这样就能杜绝企业偷偷排污的行为发生。对举报有功的公民适当的给予一些奖励和鼓励,这样便能充分的激发公众举报热情,提高监督积极性[2]

(四)加强环保普法工作

只有加强法律宣传工作,增强社会对环保管理的认识,那么就很难让全社会都参与到环保工作当中,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监督效果。当然如果想让社会环保普法工作能得到更好的执行,提高执行效果,相关部门就应加强引导,在社区、生产中心、街道、学校等加强这一方面宣传,如:通过张贴环保选海报、黑板报等,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及监督意识,使公众能够自觉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充分的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积极的参与到环境的整治与管理当中。面对环保问题不应该逃避责任,应积极的找出具体问题,追究相关企业、法人及管理人员等的责任,纠正这部分人的错误认识,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解决以上所存在的各种环保问题出现,创造一个更良好生产环节与生活空间。

结论: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落实我国环境行政法律法规管理责任,以及得到更好执行,那么就要加强立法工作,推动内部体制改革与引导公众参与其中,做好环保宣传,推动这一方面工作开展,提高环保效果与质量,更好的治理各种因生产而引起的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贾晓明. 我国海事调查工作现状及责任风险分析[J]. 交通企业管理, 2019, 34(01):48-50.

[2]范文锋. 浅议我国水污染管理现状及对策[J]. 山西焦煤科技, 2018, 042(006):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