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萨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萨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萨仁图雅 1 特日格乐 1

1 、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对萨病后遗症患者行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的萨病后遗症患者94例,随机平均分成两个治疗小组,均47例。对照组施以蒙医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以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蒙医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蒙医症状评分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萨病后遗症的临床中,采取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方式,具有较好的疗效,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蒙医针灸;康复训练;萨病后遗症


萨病,中医称之为“中风”,西医称之为“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1]。萨病患者即使接受有效治疗后,绝大多数会遗留后遗症,对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有临床研究表明,对萨病患者采取蒙医针灸治疗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若联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后遗症症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研究中,主要探讨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萨病后遗症治疗中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的萨病后遗症患者94例,随机平均分成两个治疗小组,均47例。对照组施以蒙医针灸治疗,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52-65岁,平均年龄(57.37±3.28)岁;观察组予以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53-66岁,平均年龄(57.45±3.2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萨病后遗症症状等基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的价值。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蒙医针灸治疗,方法包括:①取仰卧位、侧卧位等体位,以0.25mm×30mm针灸针至常规深度;②在患者头部、上肢、下肢等部分取穴,主要有百会穴、顶前穴、顶后穴、顶左穴、顶右穴、肩中穴、曲池穴、风市穴、足三里、太冲、阳陵泉等;若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增加风池穴、天主;若患者语言功能障碍,增加哑门穴、玉液穴等。③行针手法为提插捻转手法,即每隔15min捻针1次,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治疗一个疗程(4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予以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针灸方法同对照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有:(1)心理康复护理,施以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并树立治疗自信心。(2)主动和被动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告知家属为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进行全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关节萎缩;做拉伸、屈伸训练,每次30min,每日2次;随着患者日益康复,进行翻身、起坐、站立、行走等功能训练;(3)语言及吞咽功能训练:辅以口腔操,如鼓腮、噘嘴等;做简单词语的发音练习;采用治疗仪刺激患者的喉部肌,强化功能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恢复正常,能够生活自理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肢体及语言功能有好转迹象,可进行初级运动者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且肢体、语言功能尚未恢复,无法进行日常活动,视为无效。观察两组的蒙医症状评分,从偏瘫、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偏身感觉异常四个维度予以评分,各项满分均为6分,分值越低,说明症状改善越明显。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均以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用计量资料(604b0a50503b5_html_5b58457d107b76a7.gif ±s)表示两组蒙医症状评分,以t值检验;用计数资料[n(%)]表示治疗有效率,以604b0a50503b5_html_53ecf6b3bea081cb.gif 检验,P<0.05,说明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n=47)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9(61.70)

16(34.04)

2(4.26)

45(95.74)

对照组

17(36.17)

21(44.68)

9(19.15)

38(80.85)

X2

-

-

-

5.045

P

-

-

-

0.025

2.2两组蒙医症状评分对比分析

治疗前,两组蒙医症状评分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 两组蒙医症状评分比较604b0a50503b5_html_5b58457d107b76a7.gif±s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47)

对照组(n=47)

t

P

偏瘫

治疗前

5.64±1.21

5.59±1.16

0.571

0.415

治疗后

1.56±0.35

2.87±0.81

3.476

0.000

口眼歪斜

治疗前

5.39±1.06

5.42±1.08

0.671

0.671

治疗后

1.54±0.52

2.63±0.57

4.726

0.000

语言蹇涩

治疗前

5.73±0.98

5.68±0.85

0.689

0.827

治疗后

1.47±0.26

2.31±0.64

5.712

0.001

偏身感觉异常

治疗前

5.52±0.85

5.50±0.87

0.697

0.567

治疗后

1.32±0.29

2.17±0.75

4.722

0.000

3讨论

蒙医针灸是一种特色疗法,通过穴位刺激,调节人体气血,实现通经活络,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2];康复训练中,对患者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康复[3]。本次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萨病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对于萨病后遗症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春雨,苏力德.蒙药配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萨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25(12):25-27.

[2]乌兰图雅.蒙医针灸治疗萨病恢复期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2):80.

[3]李晓华,于涛.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及睡眠质量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08):907-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