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搜法治疗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体感诱发电位影响研究

/ 3

刃针搜法治疗 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体感诱发电位影响研究

桑   鹏 赵佳辉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哈尔滨市 150001

脑梗死是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损伤综合征。据统计65%患者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感觉障碍,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治疗手段较少,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神经营养药物,但实际效果甚微。刃针搜法具有安全微创、起效迅速特点,可整合多种作用机制对该病起到显著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针灸科2020年1月至12月脑梗死后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刃针治疗组、针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各30例。每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年龄无明显差异。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贾建平, 陈生弟主编教材《神经病学》中脑梗死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

1.3治疗方法

1.3.1针刺对照组:病人仰卧位,针刺百会透曲鬓、前神聪透悬厘,平刺1寸;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阳陵泉、足三里、丰隆、太冲、三阴交,直刺0.5寸,留针40分钟,日1次,14天为1疗程。

1.3.2刃针治疗组:腧穴同上。病人仰卧位,刺入皮下0.5寸,改变针尖方向,分别向穴位的前、后、左、右各方向行搜刺手法。留针40分钟,出针后迅速用干棉球按压,日1次,14天为1疗程。

1.3.3药物治疗组: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日1次,14天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

(1)各组治疗前后P37、CCT、N20检测:刺激电极于患侧正中神经及胫神经处,阴极放近心端。取C3为记录点,FPz点为参考电极。刺激强度以阈刺激为准,患者肢体轻微跳动。计算机对每一次刺激所产生的信号进行叠加,叠加次数为2次1000个刺激,取平均值。

(2)各组治疗前后进行感觉障碍积分评定。


1.5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²检验组间;组内比较使用q检验。

  1. 结果

1治疗前后感觉障碍积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改善度

刃针治疗组

30

54.19±6.32a

75.17±6.36b

9.69±3.46C

针刺对照组

30

54.26±5.78a

70.34±5.16b

5.65±2.45C

药物对照组

30

54.92±2.84a

70.09±6.54b

5.34±2.21C

注:a: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b: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c:治疗后改善度组间比较:P<0.05


2患侧体感诱发电位N20比较(X±S

组别

n


N20

潜伏期(ms)

波幅(μv)

刃针治疗组

30

治疗前

24.82±2.29

1.45±0.38

治疗后

18.32±2.54※▶

2.45±0.49※▶

针刺对照组

30

治疗前

24.12±2.24

1.42±0.40

治疗后

22.82±2.08

1.81±0.37

药物对照组

30

治疗前

23.96±2.31

1.39±0.36

治疗后

21.54±2.71※

1.74±0.41

注:与本组治疗前N20指标比较,※P<0.05;与两组对照组治疗后分别相比较,▶P<0.05.

3患侧体感诱发电位P37比较(X±S

组别

n


P37

潜伏期(ms)

波幅(μv)

刃针治疗组

30

治疗前

40.49±1.44

1.78±0.33

治疗后

30.82±1.28b※▶

2.98±0.27※▶

针刺对照组

30

治疗前

40.32±1.04

1.80±0.29

治疗后

37.82±1.58

2.13±0.29

药物对照组

30

治疗前

40.46±1.11

1.79±0.25

治疗后

37.54±1.31※

2.14±0.21

注:与本组治疗前P37指标比较,※P<0.05;与两组对照组治疗后分别相比较,▶P<0.05.


4患侧中枢神经传导时间CCT比较(X±S

组别

n


CCT(ms)



刃针治疗组

30

治疗前

15.82±3.15


治疗后

10.02±2.27※▶

针刺对照组

30

治疗前

15.72±3.21

治疗后

12.82±2.68※▶

药物对照组

30

治疗前

15.96±2.99

治疗后

11.98±2.41※▶

注:与本组治疗前CCT指标比较,※P<0.05;与两组对照组治疗后分别相比较,▶P<0.05.



3.讨论

脑梗死后广泛出现麻木疼痛等感觉障碍。刃针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治疗感觉障碍。脑梗死后,感觉通路破坏,体感诱发电位(SEP)表现为波形异常,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和中枢神经传导时间延长[3]。N20起源于中央后回的初级感觉中枢,P37起源于中央后回的联合皮质区,CCT反映中枢传导时间延迟程度。针刺可使偏瘫肢体的SEP潜伏期缩短,并升高波幅,与患者的功能评分呈正比[4]。研究证实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偏瘫肢体感觉功能与患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改变成正相关性,SEP可作为脑卒中感觉功能的一种客观评估方式,SEP评估躯体感觉功能受损情况较为敏感[5]。本研究显示刃针治疗组比两对照组的P37、N20、CCT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高、中枢神经传导时间缩短显著。证明刃针搜法可通过修复感觉神经通路和调节神经诱发电位起到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 陈生弟. 神经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08-21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 北京中医医院大学学报,1996,19(1): 55-56

  3. 刘付星. 体感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功能及预后中的预测价值[D].昆明医科大学,2013:16-19.

  4. 侯东哲涨颖,巫嘉陵,李毅,安中平.中文版Barthel指数的信度与效度研究卩].临床荟萃,2012,27(03): 219-221

  5. 饶晓丹,刘永锋,洪金标,等.毫火针对中风后患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卩].上海针灸杂志,2014, 33 (6):531-532.



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药科技创新项目(ZHY19-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