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水乡资源 开展研学旅行——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整合水乡资源 开展研学旅行——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策略

刘志聪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复甦小学

摘要:研学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文章从研学旅游的背景出发,重点探索了小学生对于研学旅游的需求。研学旅游区别于普通旅游的特点在于主题的明确、研学课程的研发、安全可靠的研学环境、专业的研学教师队伍。结合旅游业发展现状对于研学旅游给予具体分析,为研学旅游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与预测,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的研学旅游项目设计。

关键词:小学生; 研学旅游项目; 活动策略

前言:研学旅游在我国存在已有多年,但是其发展却极其不成熟,规模相对较小。在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研学旅游的发展意见,提出了要有序推动研学旅游的发展。在之后又连续推出了研学旅游的发展建议,研学旅游逐渐走进大众的视线,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其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在政策的积极导向下,我国各个城市地区依托自身旅游资源进行设计相关的研学旅游项目,争先打造自己的研学旅游品牌。在沿海发达地区已有城市将研学旅游作为中小学必修课,可见研学旅游的重要性。研学旅游的作用在于在旅游中凸显自然、人文资源的教育性,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并获取对自然与人文历史的直观感受,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与动手能力[1]

  1. 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开发

(一)以水乡自然风光资源为课程内容

水乡自然风光是天赐的财富,也是最直观的旅游资源。在研学旅游中以学生所了解的河冲美景为主要部分设计的研学旅游,主要是通过欣赏家乡河冲,河堤 ,红树林,滩涂等自然资源的吸引,培养小学生家乡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情感,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精神、学习如何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把握人与自然相处的规则与底线。同时,将研学旅行与劳动相结合,也极具教育意义,达到研学旅游的目的。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了题为“家乡的湿地公园的调查研究”主题活动时,学生通过了提出问题,如:如何保护湿地公园?,如何提高湿地公园的知名度?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在实地参观,访问游客,参加了湿地公园的垃圾清理等工作,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爱家乡爱国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二)以水乡人文资源为课程内容

历史人文类资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于人们精神的陶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身心尚未成熟,对于世界的认知处于接受阶段,在此阶段对其进行历史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文化,对自身文化产生深深的文化认同感。人文精神的力量可以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使其成为身心更加健全的人。

水乡文化无论衣、食、住、行、语言等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很多的遗失或谈化,但是很多也留了下来,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如开展的“舌尖上家乡”研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访问家长,观察,制作,品尝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文化的精深,如学生品尝了很有特色的疍家年糕,城市人很爱的特色禾虫等,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以当地的桥梁、企业、军事基地为课程内容

家乡就是以河冲交错,桥梁多、形式多样,以汽车集团为主的企业,海军基地等作为小学生研学旅游的一部分,通研学旅行,让学生通过桥梁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水乡的变化,感受到经济的发展对水乡文化的影响。通过参观广汽乘用车和传祺乘用车科技进校园的活动,让学生到企业去旅行,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学生更爱自己的祖国。通过海军基地的参观,提高了学生的纪律性,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精神。


二、精心策划开展好研学旅行活动

(一)明确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水乡文化研学旅行的活动中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引导作用,我校的地处农村,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孩子每年都有近距离的旅行,但是通过有目标的,对自己身边资源旅行是很少参与,自己确定目标研究性的旅行更少了,所以水乡文化研究旅行一定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相关方案。

(二)明确活动的时段

据网上调查,我国的中小学在开展研学旅行时主要在寒暑假进行,出行方式多以夏令营、春游、秋游等方式进行,由于对象是中小学生,所以大多是集体出行并且有家长、专业导师的陪同。

但是我们开展的水乡文化研学旅行是要以学校为中心的2公里半径内水乡为主的短旅行,所以我们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整到一个下午,利用任课时间进行研学旅行,老师在外出旅行研究前,先确定活动的主题,明确研究的问题,在老师的带领下,或相应辅助人员帮助下,到相应的地点进行参观,研究性学习,回到课室后再进行汇报展示。这样的方式更灵活,更有效果。

(三)明确活动的主题内容

考虑到研学旅游的教育性,在研学旅游项目的设计中要有一定的主题性,确保个体的出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能力、知识的提升。例如:在外出参观广汽研究院时,学生以末来汽车为主题,开展了丰富想象,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如水能成为汽车燃料吗?汽车能飞吗?轮胎能否不充气?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去访问,在老师和辅助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

三、水乡文化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水乡自然资源越来越少,滩涂、红树林、河冲等资源也在减少,这些都是同学们参加了感觉活动后得到的感觉,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了,但是还是没有把水乡文化做大做强,力度还不是很够。

建议政府大力水乡文化,做好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如红树林的保护,利用河冲水道发展水上项目,如龙船,划艇等项目,支持学生到此流行,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二)研学旅游产品缺乏设计,产品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

研学旅游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这与我国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相关。由此,研学旅游产品也缺少专业人员的设计、产品单一乏味教育性确实,有游无学的现象严重,呈现出重游轻学、泛泛而学的情况。同时研学旅游的发展尚未形成区域联动,导致研学旅游缺乏相应的资源,研学的品质自然得不到保障。从研学旅游市场上呈现的产品来看,过于关注名校参观、出国游学等,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革命精神教育等呈现明显的缺失。研学旅游的体验性、参与性也要有所关注、给予重视[3]

水乡文化研究旅行是学生身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这些都是学生看到的事物,看似学生会没兴趣,但是只要从研究角度再去参加,与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相结合,得到了很的助力作用。

(三)重视外出安全问题

研学旅游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青少年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小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照顾的能力不强,抗危险的能力弱,需要有专业人士给予安全的保障。如何提供让家长放心的安全保障也是研学旅游的发展点之一。

如:参观海军基地研学旅行中,学生从学校出发,步行到海军基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整个社区都动起来了,学生到了路口,有些村民做起了临时的交通管理员,让学生安全通过路口,一路上村的保安沿路护送,学生过程中得到了纪律的教育和安全教育,学生独立走一段路的能力得到提高。研学旅行要注意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更是学生纪律和安全教育的途径。

结语

水乡文化研学旅游对于学生走出教室、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具有重要作用,见惯的事物,但是要从研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旅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正因为是家乡的事物,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国的情感,增强自己文化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陈东军,谢红彬.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J]. 世界地理研究,2020,29(03):598-607.

[2]胡杰,罗伟,孙玲钰,袁璟,樊启迪. 武汉市研学旅行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2019,32(04):116-119.

[3]李虎. 红色研学旅游产业营销策略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1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