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养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班主任培养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策略

曾淑英

广东省 博罗县罗浮中学

摘要:当前,关爱留守儿童已成社会共识。教师在实施关爱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对症下药”。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的心理十分脆弱和敏感,他们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的自信心不足、自我贬低、面对困难有畏难情绪等。班主任需要给予他们更多温暖和帮助,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班主任;留守儿童;自我意识

一、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原因

(一)性格方面

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养成以下不良性格:(1)自私狭隘型。常为小事闹矛盾,斤斤计较;(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缺少对他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孤僻,不善交际。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二)情绪方面

具有逆反心理、缺乏安全感。老是忧心忡忡,情绪不安,喜欢与人对着干。遇事时易激动,不稳定,自制力较差。

(三)人际关系方面

留守儿童很多是由爷爷奶奶监管,这就使得他们容易形成孤僻、自傲的性格;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导致他们缺乏基本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内向、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等。

(四)学习方面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监管他们的老人或者亲戚文化程度比较低,无法辅导他们的学习,造成留守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易出现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五)心理承受能力方面

留守学生比较敏感、心理比较脆弱,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容易冲动,甚至会出现破坏公物、和同学发生冲突、逃学离校等严重行为。另外,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会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无视家长和班主任的教育,甚至会顶嘴。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严重的不合群,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二、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给予关爱,让留守儿童提高自我认识

古语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想真正改变学生,必须要走进学生的心里,进行心与心的真诚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班主任才能逐渐去影响和感化学生。班主任要放下身段,和蔼可亲地和孩子交流、谈心,从沟通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和朋友圈等信息,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并在沟通谈心时,为他们指明具体的、短期可实现的目标以及努力的方向,告诉他们:“其实你很棒,只要在某些方面再努一把力,你就能成功了!”这样可以让他们清醒地认识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营造健康的环境,引导留守儿童自我教育

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第一,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号召其他学生对留守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能勇敢面对,让每位留守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第二,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中,班主任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在课堂上,多关注留守学生,多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发言、上台展示自己,对成绩差的留守学生,多辅导,使留守儿童感受到被关注,从而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心态。在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促使其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使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三,注重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质。班主任要积极跟孩子的父母沟通,让他们明白到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关键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让他们承担更多的监护责任。如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消除家长与孩子长期不见面造成的隔阂,多鼓励多关心孩子,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提升自己的价值追求,形成正确的三观认识。

(三)通过榜样激励,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

榜样激励所激发的力量是无穷的。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的铭刻在孩子心里。”有志向的孩子会在学习生活中寻找榜样,并以榜样为标准去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如美国著名的作家海伦·凯勒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迎接学习、生活的挑战,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作家。我们通过给留守儿童树立成功的榜样,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自我强化,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我意识,并通过自主确立学习的榜样和目标,让留守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逐步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除了给予物质上、生活上的照顾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生活中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9.

[2]潘苇.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5):65-67.

[3]任林红.心育文库60——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