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

刘俊丽

中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 晋中

摘要:据统计,发达国家将近4/5企业的破产倒闭,不是因为亏损,而是现金流的不足。现金作为企业的血液,现金流转是企业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而建筑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发展后,竞争越趋激烈,特别是各种投资模式拉动建筑市场发展,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回收期更加拉长,垫资的金额不断增大,导致企业现金流严重不足。因此,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尤其是如何转变现金流量管理的观念就成为每个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课题。

关键词:现金流;核心变量;管理现状;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是否能够完成生产活动,是直接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资金的使用相对于其他类别的企业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其制约因素也比较多。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风险控制时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避免资金管理风险,识别资金风险是首要的。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意识,出现问题及时的发现控制并解决,这样才能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现状

1.1应收账款回收力度不够

应收账款的不及时回收是目前造成许多施工企业资金“瓶颈”的重要原因。由于工程的应收款项(包括已到期质保金)不能及时回收,而相应工程成本已用现金支付,导致了现金流的流入流出不对称,占用了大量营运资金,而新工程的施工又需要巨额的垫资,为弥补现金的支付,企业只能采取贷款或其他的融资方式,从而又加大了资金使用成本,更进一步加剧了现金流的困难局面。

1.2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盲目的扩大投资规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日趋完善,建设单位的成本管控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低价中标法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招标所使用的常用方法。建筑市场的进入要求较低,具有较大的竞争压力。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签约合同质量受新签的合同额、中标机率、营业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签约合同质量较低,如建筑施工企业的低价中标、将合同约定的支付比例降低、将垫资项目直接承接过来等情况进一步降低了签约合同的质量。并且建筑施工企业中标的项目存在总价低、工期紧张,具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利润低、付款条件过于苛刻等问题;同时由于项目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导致应收账款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变现。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盲目的扩大投资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运营过程中资金周转的难度。

1.3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以及运营在实际的过程中,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自身的资金管理意识不强,他们往往只关注工程项目业务拓展以及企业的产值和盈利,对于企业中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不够重视和关注,还有一些管理人员会认为企业资金管理仅仅是财务的工作,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无法将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的工作和企业管理的工作结合,这直接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无法实现有效调配,并且会导致企业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失。

2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新思路

2.1现金流总量结构和期限结构的安排与协调

现金流总量上的安排主要是指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在数量上的安排与协调,使现金的流入数在数量上满足现金流出的要求,即保持现金净流量是正数。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相平衡的另一约束条件是资金运用的内含报酬率不低于资金来源的成本,否则项目投资会导致净现金流出,从而会使现金流减少,甚至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要保持资金运动的连续性,仅在资金总量上保持平衡是不够的,还必须使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在期限结构上互相平衡,即各种现金供给在时间上要提前于现金需求,以便在任何时点上都有足够的现金供给满足现金的需求。

2.2重视财务基础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管理层要重视财务基础工作。原始凭证的填写要规范,不规范的不给予报销。财务人员要认真审核原始单据,严格把关,细化财务报销流程;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财务部门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方式,不断完善各种财务规章制度,确立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备用金借支及使用、费用报销制度、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工程清算制度,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结合起来,建立有资的内部监督机制。对于内部控制,要定期检查它的有效性和运行情况。财务部门要分阶段进行各项工作的自我检查、自我反省。

2.3重视签合同质量的提高,避免盲目投资

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时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要避免随意投标。在承接项目之前要充分调查且全面了解业主的资信状况,利用多种风险识别方式对项目中所存在的资金短缺风险进行识别,如可以利用工商信息查询和实地走访等方式对项目中所存在的资金短缺风险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分析和识别。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拒绝承接具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当业主可以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时,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考虑是否承接。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测算支付情况和工程款回收的具体情况时可以利用科学且准确的数字模型进行测算,这样可以提高测算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对大规模垫资的实况进行确定,以此提高资金周转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在投标之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营销部门要对业主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且全面的评估;并且要将项目的渠道来源进一步扩大,以此与优质业主建立长期且高效的合作关系,在优质的项目中获取优质的现金流。

2.4加强资金管理的可控性

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资金的支付风险和流动风险,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监控到哪里”的观念,严格监控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建筑施工企业监控的重点应包括:一是资金收入方面,要关注公司项目进度款是否应收未收,施工签证是否及时办理结算,到期质保金是否收回,当期的实际资金收入与预算收入差异及原因。企业应对相关部门开展资金计划偏差率、应收账款回收率等指标的考核,以加强资金管理,提升资金回收效率。二是资金支付方面,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债务偿付风险。加强对资金支付的监控,不仅要对资金支付进行提前安排,还要对债务风险进行把控,及时了解工程项目进度、债务支付程度以及未来资金需求。同时,增强对债务方的考察,要择优选择有实力、资质高、重质量、守信誉的劳务队伍和材料供应商,避免债务纠纷,维护企业稳定。

结束语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也应随之变革,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管理方法,做到优化资金结构,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流质量,从现金来源和现金运用中找出最佳经济效益,做到现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的最大化,提高现金流量管理的科学性。现金流量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同时,尽可能节约现金,减少现金持有量,而将闲置的现金用于投资,以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张俊瑞,杨鸣.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评价体系之探讨[J].会计研究,1999(08).

[2]谢长儒,高德秋.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理财行为及效果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0(10).

[3]李琼英.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问题及措施[J].财会学习,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