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双低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旱地双低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梁琼瑶

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农业服务中心 565109

摘要:本文分别从合理轮作、优选良种、精细整地、科学施肥、播种育苗、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采收及贮存几个方面就思南县旱地双低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具体介绍,以期为提升旱地双低油菜种植技术水平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旱地;双低油菜;高产高效;栽培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春夏较长,冬秋较短,夏热冬暖,灾害性天气较多,尤以干旱较为严重。双低油菜是指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3%,菜饼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低于30μmol/g的油菜品种。双低油菜内油酸含量高达60%,因而又被称为“最健康的油”。在思南县,双低油菜产品发展迅速。现就思南县旱地双低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合理轮作

油菜是一种常异花授粉植物,因而在栽培中需合理轮作倒茬,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升油菜产量及品质[1]。较为常见的轮作作物主要为夏玉米、甘薯、花生以及大豆等。

2 优选良种

在旱地双低油菜栽培中,优选良种是实现高产高效栽培的基础。应选择产量高、适应性强、抗性佳、出油率高的品种。目前思南县主推品种为:油研50号、油研57号、油研817号、宝油早12、油科1号等。

3 精细整地

油菜根系较为发达,其主根入土较深,需保证栽植田块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在栽植前采取深耕方式将犁底层打破,为油菜根系提供纵深空间,以更好的吸收土壤内养分及水分,为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奠定基础[2]。与此同时,需保证土壤细碎,以促进后期机械播种、出苗及幼苗生长。

4 科学施肥

在双底油菜栽培中,需坚持有机肥与无基肥、基肥与追肥的有机结合,以“经济施肥、平衡追肥”作为基本原则。

具体而言,每公顷产3750kg菜籽大约需要吸收338-413kg氮、113-147kg磷、320-480kg磷。通常,每公顷施入3000kg有机肥、375kg碳酸氢铵、225kg氯化钾、15kg硼砂。基肥一般施入100%的有机肥、100%的磷肥、100%的钾肥、100%的硼肥以及50%的氮肥,苗肥追施30%的氮肥,薹肥追施20%的氮肥。

5 播种育苗

直播油菜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结合前茬作物收获时间确定播种时期,坚持宁早勿晚[3]。待出苗后,需及时间苗。在幼苗三叶期,可采用2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以预防高脚苗。

6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建立适宜的动态群体结构,从而对地力以及光能充分利用,帮助油菜积累有机质,以实现高产。通常双低油菜种植密度为150000-180000株/hm2。在种植中,其行株距为40×14-17cm。气候条件、品种特点、播种期、土壤肥力等均是油菜种植密度的影响因素。若种植地块冬季较寒冷、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播种期较早、品种株型分散、植株高大,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通常为120000-150000株/hm2;若冬季寒冷、干旱问题严重、土质黏重、土壤贫瘠、播种较晚、株型紧凑、植株矮小,可适当提升种植密度至180000-225000株/hm2

7 田间管理

7.1 浇水

在双低油菜整个生长周期内,有两个水分需求关键期。在开花期对水分需求量最大,而在蕾薹期对水分最为敏感。苗期需水量较大,同时周期较长,因而在苗期水分管理过程中,需坚持“浇水保苗、灌水发根、以水调肥、以水调温”这一基本原则[4],尤其在入冬前,通过灌水可有效提升地温,帮助土壤缩小昼夜温差,减轻乃至避免冻害死苗问题。在蕾薹期幼苗对水分较为敏感,需结合土壤墒情做好灌水工作,为幼苗提供充足的水分。在油菜处于开花期时,其需水量最大,这一阶段水分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结实率,导致单株角果数及角粒数均有所减少,因而,此时除需提供充足水分外,还需保证水分均匀供应。在油菜的角果成熟期,需对浇水量及浇水次数严格控制,以防引发贪青晚熟。

7.2 除草

在油菜苗期,常出现杂草,此时需结合间苗及追肥落实相关除草工作。在入冬前,做好相关培土工作,及时对土壤疏松以提升土壤温度,避免发生冻害及倒伏。

7.3 病虫害防治

7.3.1 病毒病

病毒病是双低油菜种植中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蚜虫。油菜在感染病毒病后,其叶片表面出现枯斑,叶脉颜色转变为黑色,随着病情发生叶片日渐皱缩并脱落;一些油菜花叶也会出现病症;一些叶片可见黄褐病斑,同时皱缩并变硬[5]。若植株于苗期发病,常常于抽薹前后发生死亡;若成株患病,症状较轻时可见植株矮化,角果弯曲,籽粒数量较少,若症状较重可引发植株枯死。针对病毒病,主要采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防治,同时需落实蚜虫防治工作。

7.3.2 菌核病

菌核病作为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病株残体、土壤及种子传染而引发。该病高发于地块低洼区域、过晚或过多施入氮肥的区域。在重茬地发病概率最高。常采取化学防治措施防治油菜菌核病,常见防治药剂为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7.3.3 霜霉病

霜霉病也是由病株残体、土壤及种子传染而引发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高发于重茬、早播、种植密度过大的田块。常采取下列化学药剂防治:7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50%甲霜灵锰锌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3.4 白矾病

白矾病也是由病株残体、土壤及种子传染而引发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其防治措施同霜霉病。

7.3.5 菜蛾

菜蛾是双低油菜常见的一种虫害,高发于开花期,会对油菜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其产量降低。其常见防治药剂为2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

7.3.6 蚜虫

蚜虫主要危害油菜的嫩茎、菜心及花蕾。其常见化学防治药剂为:40%吡虫啉水溶液1500-2000倍液、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

7.3.7 菜粉蝶

菜粉蝶主要通过幼虫啃食叶肉危害油菜的叶片,严重者仅仅留下叶脉,对植株的正常发育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减产[6]。其常见化学防治药剂为: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

8 采收

待全田80%角果颜色转变为黄色时即可采收。收获后的油菜需堆垛7日以完成后熟。

9 贮存

在油菜籽贮存中,需将其含水量控制在8-9%。若需长期贮存,含水量不得超过8%。

参考文献

  1. 秦信蓉, 杜才富, 喻时周, 等. 高油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87的选育[J]. 种子, 2020, 39(2): 125-127.

  2. 杨进成, 刘坚坚, 李艳兰, 等. 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玉油5号的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 (2): 258-261.

  3. 张建栋, 黄萌, 宋云生, 等. 不同栽培措施堆双低油菜苏油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48(6): 46-49.

  4. 刘梦, 林权, 张义娟, 等. 甘蓝型显性核不育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万德福1号的选育[J]. 种子科技, 2019, 37(15): 85-87.

  5. 王志坤, 邵立刚, 车京玉, 等. 齐齐哈尔地区甘蓝型双低油菜薹饲兼收栽培技术要点[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 24(1): 42+47.

  6. 许蓉, 赵建朝. 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喜多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24(3):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