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9
/ 2

高中化学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

山洪梅

丘北县第一中学校 云南 丘北 663200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笔者近二十年中学化学教学经历和经验,在阐述核心素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高中化学课堂中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原则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对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

根据2014年国家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应满足一下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性。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第二,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第三,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以“金属NaH2O反应实验”为例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化学认知活动中发展和解决化学相关问题的关键素养。它从化学的角度反映了学生理解客观事物的方式和结果的水平。传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核心素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终身学学的人オ。化学的核心素养是,即使学生是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他们也必须具各一定的化学核心素养,即使学习了化学,他们对相关问题也会有新的价值观、能力和态度。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得到培养和激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虽然是核心素养的一个分支,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学生必须首先具各一↑全面的核心素养概念,オ能有效地培并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素质。根据化学实验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能力。下面将以“金属Na与H2O反应实验”为例进一步阐明。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上,为了让学生了解金属钠和H20反应过程的理论和结果,观察物质的变化,化学教师要在演示实验中,解释每一步的作用及其原因,同时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的主要材料的特点。例如,金属钠应储存在装有煤油的试剂瓶中,以避免金属钠与空气和其他设备发生化学反应;由于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更为剧烈,因此在提取量中建议使用小颗粒,应尽可能减少化学物质的数量,这样安全又节约。对这些内容的解释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今后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化学实验是一种危险的实验,需要格外小心。最后,实验课程扩展了化学知识。核心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化学知识。在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碱的形成来思考其他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以及钠金属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到其他些现象, 如金属 钠颜色的快速变化,证明了与氧的反应,产生了白色的氯化钠。这些内容的扩展有利于学生的联想记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

三、高中化学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的不足

1. 教学思想有待改变

高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高中化学核心教育应该具有前瞻性的和全面性。目前,化学教学倾向于培养学生适应考试的能力,也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潜意识趋向于考试教育的极端,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思想有待改变。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会把“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会专注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现实生活的学习被忽视,教学思想不能科学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素质,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健康发展。

2. 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现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的教师专业能力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学校放松了对化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由于教学功能的滞后,导致高中化学教师对自身工作价值缺乏认识,教师的自我发展动机不强。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然而,一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稳步提高其专业发展水平。高中化学教师专业能力相对薄弱,导致学生被各种化学实验数值偏差所迷惑,无法达到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3. 只专注于理论课程教学,轻视实验教学。

部分学校在化学等科学实验教学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短缺。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在确定实验时,要求教学督导部门缺乏对学校实验教学的良性监督和科学评价。相关教育部门忽视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迫切需要,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投入重视不够。只专注于理论课程教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深深扎根于高考服务之中。以高考为导向的思想导致学校教育中化学实验不能进行的根本原因。化学实验教学实施滞后,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高中化学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

1. 教学资源生活化

中学化学课程 资源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拓展教材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资源。教师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教科书,而且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各种活动。丰富化学课程的教材主要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化学材料的物质水平要求教师善于发现生活和生活环境的细节。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包括学校内外,甚至包括网络和各种媒体。尽管这种性价比较高的教学模式让很多人踊跃尝试,但是我国对于这种新兴化学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还不多,认识也不够准确,导致很多学校不能合理使用其内在潜藏价值。同时,值得注意到的是:现有化学教学培养模式研究不够深入,没能形成一个官方认证的致学术性理论定义及策略研究的方案。在这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其内在核心思化学教学培养模式结构:将教学资源生活化学资源生活化的特质、整体想完成区分,对目前各种化学教价值进行整理让更多养的培养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设计出一个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 教学方式生活化

中国科学技术不能与外来科技进行对抗,逐渐被遗忘的面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学生动手能力的薄弱。例如,目前高中学生培养化学核心素养活动主要是利用化学比赛和化学实验来进行展示,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不仅给参赛人员带来潜在的危害,同时也不适合大多数人的自身情况。活动针对人群比较窄小,大多数受众群体都是重点学校的化学精英,不如教学方式生活化受众人群数目更广泛,在受众群体和教学内容上显得竞争力量不足,没有一定的特殊之处。与理论知识相比,化学实验的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也可以传播思想,启迪智慧。教师可以灵活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生活化教学,与发展具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科技活动相类似,可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服务生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冯丹,王祖浩. 运用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高中化学课程研究--马耳他高中化学课程纲要述评[J],化学教育,2019(09).

[2]王洪涛. 高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