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学校变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学校变革研究

严志祥

成都市新都区旃檀小学 四川省 成都市 610506

摘要: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有助于全面推进教育的创新。现代学校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现代学校产权制度和现代学校组织制度以及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学校变革的背景下,确立了现代学校制度,在现代学校制度框的架中对学校进行变革。可以从学校与政府关系、学校内部治理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关系这几个方面入手,探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的提出方法措施。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变革

学校变革是指学校为了能适应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学校的一些相关要素进行改造,以此来使学校的效能得到提升,促进学校达成目标的目的。而现代学校制度的确立使学校的发展面临了挑战,对传统学校进行转型,将其转变为现代学校成为了当前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且现实的问题。

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背景

(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中国现如今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整体变迁过程中。在经济方面,中国实现连续的高经济增长,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经济格局。在文化方面,社会服务事业的范围极大扩张,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更是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1]。社会的现代化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的发展,也对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了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设备手段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以及教育制度和管理现代化。

  1. 教育法治化建设的深入

中国社会已经从传统的人治变换到了法治,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管理的民主化也已经渐渐地从意识层面深入到现实中。教育法治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过程,既要将教育法律制度作为前提,也要把教育管理深入法制建设。而我国的教育法治建设道路也是历尽了艰辛困苦,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建设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强调要增强教育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建设,规范建立执法监督系统。

  1. 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曾经的文化大革命年间,世态动荡不安,学校制度遭遇极大的破坏。改革开放后,世态稳定,市场化的取向改革也得到了平稳与恢复,国民的教育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2]。社会主义市场化体制的改革极大地带动了教育市场化的改革,对教育体制改革、学校教育建设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民办教育的兴起,转制学校的出现。市场机制的引入,也激活了社会开办学校的动机,将办学体制改革朝向多样化趋势发展。面对现在意义上的学校制度的挑战,建立有效且合理的现代学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1.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意义

  1. 规范优化教育秩序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秩序,是现代学校建设有序运营的制度保障。从我国的教育基本情况看,应通过教育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要求,来规范学制、课程和师资配置等问题。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了许多一定程度上的教育混乱问题,比如出现部分学校乱收费、乱考试、随意删除一些副科课程;教师和教职工竞聘制度形式化、走过场;校长掌管决策的大权等[3]。宏观上,规范学校的办学标准,对于师资配置要有一定标准,不能过于管制,让学校有一个适度的创新空间。微观上,对于校长 、教师、学生的行为规范要符合考核评估的标准。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严格把控,才能为教育教学秩序创造出良好完善的制度环境。

  1. 促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什么叫做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呢?就是指在教育事业规模和数量发展的基础上,政府通过一些政策措施,来推进教育的公平,重点提高教育的质量,对公共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供给,满足社会大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的思想、策略与行动。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主要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禅道社会、教育和人能够契合的发展。虽然我国倡导有教育的质量公平,但是由于地区的不同和限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教育公平的效果仍然不明显不突出。教育公平化是民主化进程中重要的一项原则,落实到教育的起点,运用弱势补偿制度努力实现教育和机会的双重平等,给予每个学生更加公平的学习机会。

  1. 提高办学效能

学校是每个孩子学习和愉悦身心的天地,是教育每个孩子的最基本的场所,学校办学的高效能,是整体提升教育的基础,能够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学校的办学效能,不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它反应了学校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我国对于办学效能实施得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小学基本都不会将学校效能。有的学校教育资源优质,师资条件雄厚,硬件设备也齐全优越,但是未进行效能的开展,影响了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也无法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着重关注办学的效能而不是学生的成绩,这样既能减轻学校过大的负担,也可以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校办学效率[4]。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校效能的关注,利用制度实现对效能的评估,使学校走向高效能。

  1. 学校变革

(一)学校与政府关系的重新定位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使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学校自主办学的激活成为关键。在现代学校制度下,应调整与学校的关系,给予学校充分地办学自主权,政府和学校的关系,要由过去的隶属关系转变为自主权、行政权互相协调与制约的新型关系。政府是权力下放、重心下移的核心所在,应主动转变管理的职能、内容和方式。政府对学校进行管理可以运用三种手段,第一种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学校的宏观上的管理;第二种可以通过下拨经费,支持学校的迅速发展;第三种可以通过督导机构或者中介机构,实行对学校的引导与监督。政府不仅要下放权力还要尊重学校,运用一定的措施,使学校办学具有自主性、创造性。

(二)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重大任务,对其进行改革,需要着手于多方面,最为关键的是校本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学校的领导制度以及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校本管理机制的建立,要求政府职能与学校职能相分离,还给学校属于其自身的职能。建立这项机制要求倡导共同决策,将教师、学生、社区、家庭都加入到这个决策中来,还要改革学校的组织结构。学校的领导制度的建立,是需要配合学校的法人制度,建立一个责权明确的学校领导制度。而在现代学校制度下,校长承担了多样性的角色,是学校目标的开发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者、启动者和协调者,更是学校理念的塑造者。所以加快校长的专业化建设当前需要做的首要工作。

(三)学校与社区、家庭关系的重新建设

学校与社区和家庭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学校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组织,社区和家庭对其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学校变革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根据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来看,学校应努力将社区和家庭纳入到学校的管理中,建立与其有效的互动机制。家长和社区也应当从建议者的角度转向决策参与者, 能够站在学校的立场上考虑相应的问题。

结语

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从外部看,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大势所趋,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 传统学校内部的弊端对学校效能的发挥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结合学校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来看,打造新型学校,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周克祥.课后服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应然趋势[J].今日教育,2019(11):40-43.

[2]陶庆明.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章程模式的实践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9(8):9-10.

[3]张俊.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8(3):17-20.

[4]陈作林.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J].学周刊,2018,379(3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