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转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转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讨

刘奕

苍梧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摘要:一直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都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土地是人民最主要的生产资源和经济来源,土地资源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能更好的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整治工作,关系着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城乡发展、改善生态文明和构建美丽乡村等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功能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目的在于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帮助农村走向现代化,使农村成为更加宜居的地方,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要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对生态的保护必不可少,在此背景下,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必须配合生态建设有所转型,过去被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破坏的土地必须有所整治。

1乡村振兴的内涵与外延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迎来了多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经过飞速发展之后,中国的经济正在由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乡村振兴致力于打造乡村产品产业链、提升乡村的宜居度、建设乡村精神文明、改善污染、提升人们生活,乡村振兴不仅在于搭建物质框架,如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环境的改善,更在于以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充实乡村振兴的内核,相关学者普遍认为乡村振兴是一个连锁工作项目,需要做好多项工作。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性强,对土地的整治不能只追求经济,必须要考虑到能否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好处。乡村的构成包括文化、生活、外部环境和各种资源等因素,振兴乡村要做好乡村文化的筛选和继承、生活水平的提升、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等等环节的建设。也有研究者认为,乡村振兴是一个对过去几十年的农业政策、农民生存状况进行复盘再促进乡村地区全面发展的策略,乡村振兴的内涵已经远远不止发展农业这一孤立的选项,而是变成了一个包含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社区治理规范化、促进资源开发科学化的综合项目。因此对农村的土地整治必须考虑融入生态学、环境学和美学理论,提高农村土地的全面社会经济价值,为农村土地增添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综合治理乡村的土地,促进乡村地区产业的升级和全面发展,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2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转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

2.1统一组织管理形式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贯测落实农村土地整治的相关责任。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是由多个相关机构相互配搭的系统性工作,各单位间应该相互连接,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按照相应职责执行工作,避免出现相互推卸工作责任的问题。同时各部门间应做好沟通,制定切实有效的土地整治计划,防止出现各机构间规划、政策不统一的情况。而且,农村土地整治是包括田、水、路、林等综合整体性治理,需要政府加大对资金的投入力度,努力保障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促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应在政府的带领下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形式,各项目部门做好负责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与其他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和衔接。

2.2提高广大人民的参与度

土地整治工作一般都是由政府组织的,工作的实施开展由国土部门来负责,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管是由专业机构来负责,所以说人民群众对这项工作的参与度很低。农村土地整治的目的是推动农村的经济建设,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这项工作的实施,人民群众甚至很少参与其中。为保障农村土地的整治工作合理、有效地开展和进行,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的参与度,加强对人民群众关于土地整治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民对这项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认识水平,在整治工作实施之前,把相关规定计划向广大人民群众展开公告公示。并召开相关的会议,协同当地的村委会通知人民群众土地整改的计划,积极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自身的想法和诉求,结合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实际可行的整治方案。

2.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还要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很多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和达成土地规模化经营,大面积的硬化沟渠和田间道路,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农村土地的整治过程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因考虑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要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做好土地整治工作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2.4提升宜居性

农村地区景色丰富,景观多样,大自然近在咫尺,人与自然亲密无间,大自然为乡村地区的人们提供生存来源和美丽的景色,广大乡村地区是融入生态美学最好的场所,在乡村建设中融入生态美学是必然的选择。乡村振兴离不开对自然的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可以成为人们欣赏的景色也可以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围绕乡村常见的湖泊,可以开展完善的产业链,在湖泊旁搭建房屋开设餐馆,在湖泊中养鱼,餐馆主打湖泊中的鲜鱼,也提供钓鱼活动,在这种利用生态环境搭建的产业链中,景色观赏、休闲娱乐和经济发展融为了一体,在这种模式中,要注意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的土地整治已经进入到比较高级的阶段了,即重视农村景观的构建和精神文明的搭建,美学的融入还不够充分,在实际规划中很少被考虑到。在具有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比较充分的乡村地区,对土地的整治可以融入进建筑美学和空间美学,平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距离,从整体的角度布局乡村的建筑和产业的规划,乡村的景观能够得到美化,旅游业也会更好地发展。

2.5加强乡村社会的治理和文化的延续

土地整治向来以外部物质为主,主要关注农村基础设施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环境的治理,近几年土地整治虽然也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乡村社会中的风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是在长期的生活中保存下来的,具有稳定性,外力带来的改变会引起乡村居民的抗拒,因此,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让乡村社会中的居民了解乡村振兴规划的意义及巨大益处,村民才能从心底接受改变并参与到改变中去。乡村社会具有自己的哲学和价值观,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步会导致这种哲学和价值观的消逝,引起村民内心的失落感,导致乡村的价值迷失,一些珍贵的传统更是会在发展中丢失,在土地整治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乡村社会的独特性,保存每一座村落特色,注重环境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保存和历史遗迹的保护,为乡村社会保留精神文化载体,不能让乡村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一样沦为千篇一律。土地整治虽然是由政府主导,但是主要参与者是农民,农民应该被放在土地整治的主体位置,农民的利益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农民应该被赋予话语权、监督权,这样能够提升土地整治的效率也利于乡村的治理。

3结语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开展,农村土地的整治转型工作变得更加重要,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开展,为农村土地的转型和创新提供动力,土地的转型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开展。所以要正确认识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土地整治转型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舒,杨子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07):257-259+261.

[2]张恒,宫雪,余广,等.延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6,38(03),19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