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中的双向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2
/ 2

课堂管理中的双向管理

庄亚德

火箭军士官学校 山东青州市 262500

一、课堂管理与双向管理

(一)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不良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活动和措施。即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的活动。

课堂管理的目标在于遵循一定的规则,提高教学效率和效能,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范围涵盖了影响课堂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如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室情境、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活动等。

(二)双向管理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正向管理”,双向管理即在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进行正向管理的同时,被管理者对管理者进行逆向管理。双向管理的核心是逆向管理,根本目的是使传统的正向管理更加稳固健康地运行,是一种以最小代价获取效益最大化的管理。

(三)课堂管理中的双向管理

参照双向管理的基本内涵,结合课堂管理的特点和任务,提出课堂管理中的双向管理概念,即: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在课堂管理中实施的教师对学生的正向管理、学生对老师的逆向管理、老师的自我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全面管理活动。

二、在课堂管理中实行双向管理的必要性

(一)单一管控给教师课堂管理带来较重负担

17世纪,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存在的合理性,自此,课堂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教学形式。同时,班级授课制给教师课堂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而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增大了,教师的课堂管理变得困难且难以驾驭。

(二)单一的正向管理不利于互动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建立和达成、课堂信息的交流和师生课堂的交往形式等。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创设良好互动情境的关键之一。而单一的正向管理,往往过于突显教师的管理者身份和学生的被管理者身份,容易形成一种上级对下级的管理表象,这不利于以平等、民主的交流为基础的良好互动情境的创设,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三)单一正向管理模式限制了教师自我发展

单一正向管理使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负面表现,不利于教师潜心于教学研究和发挥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利于激发教师的潜力,一定程度上限制的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课堂管理中双向管理的任务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管理中实施双向管理,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布置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师生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热情,提高学生对课堂管理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最大限度营造以“学生需要”为基础的课堂气氛,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人格陶冶,以真诚与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并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平等、民主互动,从而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学习的乐园。

(二)降低课堂管理的成本

传统单一的正向课堂管理由教师单独实施,而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模式很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间的对立甚至是冲突,教师将大量时间和精力关注在如何“控制”学生的不当行为上,成本相对高昂,有时还会出现体罚等过激措施。而双向管理中实施管理活动的主体由完全依赖教师一人变成依靠全体班级成员,这将极大地降低课堂管理的总成本。

(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现代教育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帮助学生成长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发展的过程。双向管理中学生对教师的监督和管理能够及时暴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当之处,学生对学生的管理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及时地反映出学生在课堂管理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这是更加有利于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目标的。

四、课堂管理中双向管理运作的对策思考

双向管理代表着未来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那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动课堂管理从传统单一的正向管理向双向管理的转变,就会大大缩短双向管理的实现进程,最大程度上实现课堂管理的最大化效益。反之,如果实践中无视客观发展规律,甚至出于种种原因阻碍课堂管理的这一转变,那么自然就会大大延长双向管理的实现进程,降低课堂管理效益。

(一)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师生定位

转变思想观念,主要是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管理活动中教师不是唱独角戏的主动的“上级”,学生也不是处于简单被动地位的“下级”。找准师生定位,就是在课堂管理活动中,教师由单一的管理者向“管理者+被管理者”身份转变,学生则有单一的被管理者向“被管理者+管理者”身份转变。这两个转变是实现师生平等地位的前提。

(二)完善评价机制,畅通管理渠道

通过制定管理活动中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实施评价的法规,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规定师生间互相评价的具体途径和形式,畅通管理渠道,使双向管理有法规可遵循,有制度作保障,有合理合法的途径和渠道,避免双向管理特别是其中的逆向管理流于形式。

(三)加强硬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双向管理中在客观上增加了管理活动中评价工作的绝对工作量,因此需要一整套依托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硬件环境条件作为保障,以保证管理工作的公平、权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