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6
/ 2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刘鲁惠

滨州市阳信县翟王镇中心小学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系统讲解,可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使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及成长。现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教师需转变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环节,逐步建立起高效课堂,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现状;教学措施

引言

在积极心理学概念兴起的背景下,教育界对教师、学校给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者在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式的同时加强自身心理建设、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力求培养出更多拥有高水平心理素质的学生,并逐步推进教育的多元化和实践化。

1教学模式

教师和学校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讲座、一对一心理对话、心理游戏体验、小组活动等等。心理健康讲座和一对一心理对话是以教师为引导者,学校需要预先选拔有过心理学学习经历或者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团队,邀请专业的心理学家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游戏体验,需要老师根据学科的特性选择适合小学生活动的游戏,将心理知识融入其中,体验中感受和感悟。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涉及知识宣传、活动参与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值得推广。小组活动则是需要教师先把学生分为6-10人一组的几个小组,教师给出主题或者案例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这个角色需要被“淡化”,学生才是处于首要位置的。比如可以给出放学后谁来接送学生的主题,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家人、“熟人”、电视台记者、陌生人等等几类可能出现在校门口的人进行讨论,自己决定相信那类人,而后再和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其他人的观点和态度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判断,最后同组的成员对主题或案例的意见达成一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观察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时给予学生们积极的心理导向,让学生们更多的体会到讨论中的快乐。

2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将教师作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无法准确理解,加之课堂参与度不足,导致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落实。针对现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重新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讲解教材相关内容期间可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感知到心理健康教育与自身的关联,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教学环节,合理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表达自身观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采取辩论会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为学生提供需要探讨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通过学生群体内部思想的碰撞,加深其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进而实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3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此让他们能够对自己有着更为正确的认知,以积极乐观、不畏艰难的态度面对学习,实现学习目标。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这种心理也是不健康的心理,是一种消极态度。这些学生在认知受事物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认知,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差。小学教师在教室里开展教学过程中,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应当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教师遇到成绩下滑严重的学生时,需要认真引导学生,不能一味地批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他们取得进步时,也需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引导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对学生产生对学习产生热情。教师也需要适当地融入心理辅导,让学生的学习渐入佳境。

4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人员,其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整体质量,也关系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现阶段,很多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教师教学能力偏低,甚至存在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心理健康教师的情况,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为此需积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为其讲解先进的心理学理念及教学方法,重点介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需求;定期组织院校间教师交流活动,通过示范性课程建设等方式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带动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5加强普及宣传,全面引起重视

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教师其实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而且学校的教师对专业的心理知识还是不够熟悉的,很多学校设立了相关的心理咨询室,但利用率不高。学生们在低年级时被心理问题困扰的现象还非常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学业压力的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渐下降,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害无益,所以教师、学校、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起足够的重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健全心理教育设施、加强对教师的心理专业知识培训等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到当前教育的现状。 通过开展课程辅导、将家庭学校社会融为一体、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树立学生自信心等方式来辅导学生,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郑丽园.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20(06):101.

[2]罗昊.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才智,2019(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