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性修缮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6
/ 2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性修缮研究

安荣纲

37091119750905****

摘要:博物馆是人们认识历史的窗口,博物馆的展柜也是对珍贵文物展示的一个重要载体,展柜中对于文物的存放会受到温度、湿度、光线等相关的自然因素影响,会对珍贵的文物造成损伤。如今,大多数的文物保护装置只能进行一些少量的展柜工作量,而大型的博物馆则需要上千上百套的设备,在监测以及效果和数据分析上也较为困难,因此,对于博馆的文物保护性修缮研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性修缮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性修缮;对策研究

引言

通过分析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性修缮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对文物进行合理分类、结合实际制订文物修复方案、提高对新技术的应用等途径,提升保护性修缮水平,避免对文物的二次损害,更好地发挥文物价值。

1、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性修缮的意义

首先,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就是保护好文物,让文物发挥出教育、展览价值。而开展保护性修缮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文物本来面貌的还原,从而使得文物价值得以发挥。对于历史文物而言,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展览价值,还有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发挥这些价值的前提需要保证文物是完整的,使其价值得以完全展现。其次,博物馆文物保护性修缮工作,通常会以可辨识原则为主,不仅可以促使文物残缺部分有效修复,还可以较好地保护文物原状及原有特征。最后,在文物修缮技术不断提升下,博物馆可以利用相应的科技,实现对文物的二次、三次修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物修缮水平。

2、修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2.1古建筑总体性被严重破坏

我们国家的城市规模不断在增加,有的城市在建设、规划中,未能考虑城市发展特点,导致部分古建筑被破坏。有的城市在发展中虽然未破坏建筑的外貌和结构,但因为其四周的环境有所改变,造成其和四围的环境极为不协调,影响古建筑整体和美观性。同时,有的城市在对城区进行改造时,虽然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建筑进行了修缮工作,但古建筑四周的环境有所变化,对这于古建筑的总体和美观性有所影响。

2.2大众保护意识不足

第一,当前,我们国家很多人民对于本地的古建筑保护工作不重视,人们对于保护古建筑意识不足;第二,伴随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人在计划旅游的时候,偏向选择有文化底蕴的景点,部分人在浏览景点时素质不高,喜欢在古迹上刻字,破坏建筑整体性。第三,有的开发商以及景点经营者发现,开展文化旅游可为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收益,所以大量破坏、开发古建筑。以此这些均是影响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3、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性修缮的实践策略

3.1对文物进行合理分类

一方面,按照文物材质进行分类。因为文物材质不同,需要的保护方法也不同,这对保护性修缮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而在众多文物中,纸质文物的保护难度最大,非常容易在修复过程中出现二次损坏,因此要格外小心。而铜器的修复也会在时间不断积累下产生铜绿等具有危害性的物质,对文物造成严重的腐蚀。但诸如氧化铜、硫酸铜、氧化亚铜、碱式碳酸铜等物质则没有危害,反而会保护文物。所以,对于不同材质的文物在修复中需要差别对待。另一方面,可以按照文物损害程度进行分类。事实上,大多文物都会在时间不断流逝下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性状改变,但其损害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修缮工作中应做好修复工作侧重点,提高对抢救性修复工作的重视度。

3.2建立文物修复网络平台

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和保护中,将为其管理提供一个创新的路径。在对文物进行保护时,也要对遭到破坏的文物进行修复。文物的年代较为久远,由于未受到合理的保护,导致文物可能出现损坏,此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修复。但在文物修复时所需要的原材料以及其制作工艺难以复制,导致目前的修复工作很难顺利进行。在修复文物时,需要根据文物的年代特征尽量地保持文物的历史价值,避免对其进行较大的改变,破坏文物代表的意义。在修复时需要查询大量与文物有关的、相同时期的资料,查找与其相同类型文物的制作方法,尽量使用当时的制作手法来进行修复,减小对文物的影响。在以往的修复过程中,文物修复人员需要手动查阅大量资料,工作量非常大,修复一件文物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收集和研究资料。如今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文物修复工作中,可以根据文物的相关信息在整个互联网信息库中查找相关资料,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动识别,将其中相关的重要信息进行标记,方便修复人员进行研究,节省了大量查询资料的时间。并且相较于手动查找,互联网查找能够提供更多、更详细的相关内容。对于信息较少的文物,可以利用现在的高科技设备对文物进行检测,分析其组成的材料和具体的制造时间,进而寻找相同的材料进行修复,或者利用新技术合成类似的材料进行修复。各个博物馆可以用信息技术设立内部网络,方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3.3施工方面

在施工工艺方面,文庙作为明代建筑,部分构件又体现出辽国建筑特征,因此施工中要坚持“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尽量保持原材料、原工艺技术,严格控制更换新材料的数量,对于不同时期添加在建筑中的构件,合理地予以保留,不合理的登记存档后予以拆除。真实、全面的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维修自然力和人为造成的损伤,制止新的破坏。总之,对古建筑施工监理,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确定监理方案、制定监理体系,主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系统的发挥监理工作服务于项目与业主的作用。

3.4大木构架、斗拱、屋面的修缮

大木构架的维修要符合以下规定:木柱墩最合适的搭接长度是柱径的2~3倍。墩中心线要和柱子中心线重合,柱子必须保证垂直,所有构件的接缝要严密。对于已经损坏的构件,不能在没加固之前继续使用;对于损坏严重的构件,需要重新翻新制作新构件顶替。斗拱的修缮要符合以下规定:斗拱修缮要严格对原构件尺度、法式、做法特征进行掌握。需要更换的构件要与原样保持一致,拆修时要对原构件进行编号操作,安装时按编号各就其位,不得错位。屋面的修缮要符合以下规定:如果屋面被植被或者其他杂物覆盖,需要对杂物和植物进行铲除,保证屋面的清洁,及时更换已经破损的局部构件;如果在清除杂物后发现瓦片有破碎情况,需要将碎瓦拆除,并更换样式和颜色一样的瓦片,还要对接好周围的瓦片,以防存在缝隙导致屋面漏水;瓦垄的衔接处还需要用水清洗干净,去除表面尘土和杂物,瓦垄和屋脊要直顺,接槎处要无明显高低不平等情况;屋面要保持整洁,浆色均匀一致,抹灰表面要赶轧坚实牢固,避免出现明显露麻、虚软或开裂等现象;要及时解决积水或者排水不畅通的情况;吻兽、跑兽及其他脊饰配件要与原样相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馆藏文物的管理与保护上会遇到新的挑战,这需要管理人员不断地完善管理体系,优化保护性修缮措施,更新管理方法,提升管理理念,建立动态管理体系,避免在文物保护措施上出现问题,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徐旭.浅谈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性修缮[J].收藏界,2019(05):36-37.

[2]萨日娜.试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性修缮[J].科技风,2019(27):198.

[3]高丽萍.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性修缮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4):78-79.

[4]孙丽红.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性修缮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4):78-79.

[5]邓宽宇.小型古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及其空间功能再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