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落实“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陈翠红

城里中学 山东 威海 264200

数学教学中通过构建“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使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并让学生的反馈能够及时的得到评价。让开放成为中学数学课堂学习充盈活力的诗意追寻,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学生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高阶思维的“魂”

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课堂上,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要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平等对待,真心实意,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以此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的真情与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俗话说:“亲其师才信其道。”打起了积极性,效率才会更高。

二、充分的探究思考——培养高阶思维的“根”

我们过去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课堂教学只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和能力培养,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面对这样严峻的问题,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转变,教师的思维要与学生的思维“同频共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反思,拓展运用,获得打开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我认为“自主学习”不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有选择的适用于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的方式来学习。并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把其案例和案例集中凸显的自主学习理念做以下阐述。

(一)、案例实施的学情背景

班级平时教学环境比较民主轻松、学生心理较为自由,为课堂内能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表露自己的情感提供保证。而班级同学总体成绩不错,为学生能自我设计、自我修改、自我反馈提供了前提。

(二)、案例

师:本节课我们来归纳第四章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结构。(板书:相似三角形复习课)

大家回忆一下,这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知识结构图。要求独立完成。

教师让画出的结构图不一样的三名学生到黑板上把知识结构图画出来。画出来的结构图各有特色,一种是提纲式的,一种是集合式的。如图:

提纲式: 集合式:

1椭圆 8 、比例的性质:……

2椭圆 9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比例

椭圆 10椭圆 11椭圆 12 1)……(2)……

3椭圆 1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2、3

4、射影定理……


于是老师因势利诱:在完成知识结构图后,并不是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图,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多余的,还需要怎样的调整,才能够使知识结构图更加完整、更加合理。

师:请同学们比较自己的先后两种结构图,想想有什么优点,互相说给同桌听听。

师:(对板演的学生)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调整?

学生甲(集合式):刚才我没有仔细考虑,没有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后来在自己的座位上突然想到射影定理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才可应用,于是我就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重新放了进去。

师:谁来说说这两位同学这样补充前和补充后的优点?

生:······

(三)、评析

章节的复习课往往是令老师头疼的事,老师虽然尽量在备课时做到精心设计,精雕细刻,可总是有一部分学生兴趣不高,不买帐,不专心,没有达到老师设想的效果。同时在复习课上老师也往往热衷于“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课堂虽然显得很热闹,但这种“说数学”的教学方式却有很大的弊端。它以个别人的正确回答代替了多数学生的学情,显得一厢情愿,对于学困生的思维发展更为不利。

在本课例中还充分的体现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调控能力的培养和引导。课例中,教师首先用:“大家回忆一下,这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用你喜欢的方式的画出知识结构图。要求独立完成”。这样一个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在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任何提示和引导,教师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图的空间。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能力形成的引导在本课例应该说体现得都不错。

三、积极的肯定评价——培养高阶思维的“境”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

四、及时的巩固练习——培养高阶思维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设计练习时,要注意有效性。形式要多样,注意学习的覆盖面,注重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设计练习时应注意:

1.练习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有力保证。。

2.练习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坚持这种差异理论,不搞“一刀切”,不能整齐划一地布置作业。要注意练习设计的梯度、层次,并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3.练习设计要具有操作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所以我们要设计一些操作性的作业。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达到“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中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充盈活力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