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意义

何美英

上犹县第三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 3412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这样新时代的战略中,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上游客家门匾习俗是非常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也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是非常有必要保护和传承下去的。本文就是以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意义为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字】上犹客家门匾习俗 小学课本

【正文】上犹县是客家县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客家门匾习俗是客家人一直铭记的文化传统,它有着崇尚族训铭记历史的作用,也有着注重家教爱惜民洁的文化内涵。客家门匾的习俗在上犹地区历史悠久,在目前全县众多的村落180多个姓氏中有160个姓氏都保留着门匾和题词,并且在整个县中拥有的门匾题词数量非常之多,而门匾包含着很多的思想内涵,这些门匾的形成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因此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历史价值,是反映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一、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在小学课本课程中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1.1研究现状

由于现在旧的民居随着时代消失和损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的普及这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形成强烈的冲击,客家门匾的习俗产生了如何传承和发展的难题。在课本中的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开发具有学校的特色,应该提高教育环境增强课程中习俗在生活中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将校外的教学资源与校内联系起来达到教学目标,形成学院的教学特色。

1.2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小学课本中上游的本土文化能够体现出客家门匾习俗拥有的地域特色,将它与生活实际综合的融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对家乡更加热爱,感受到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从而为客家门匾习俗的传承和发扬贡献力量。

二、研究内容

2.1提出课程标准

对学校以及学生对校园课本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解和调查,这是在研究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在小学课本教程中的标准开发前需要做的必要措施。应该从学校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出发在进一步的对学生方面的需求以及学生家庭的意见这些方面,对校园课本的开发进行分析。如课程中设计的原则、使用的对象、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形式,这些都是需要制定开发方案,进行精细的选择和编写。

2.1编写校本教材。

一门匾一故事,一文化一传承。校本教材的编写对校本的课程进行有很大的帮助,是教学任务进行的主要载体,对课程的资源进行充分的搜集和研究,对资源的开发也应该确立起,以教师为主要学生为辅,也应该兼顾社会力量方面的开发。运用多种的方式来收集上游客家门匾习俗的文化资源,比如说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当地的居民进行调查和访问实地的参观客家门匾等等这些方法对资料进行充分的收集。

2.3对校本课程进行具体实施

学校对课程安排的课时应该根据教案和课件的编写作为基础一边教学,一边对课时的安排进行修改,逐步的完善,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实施,比如说课堂教学、实地参观、提交学习心得等等,让学生可以多角度的对客家门匾文化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3.1研究思路

通过对小学生们进行问卷和调查来了解学校中学生对上游客家门匾习俗有多少的了解。再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小学课本中课程的标准,以此来编写教材的具体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用课本的教材来让学生了解上犹客家门匾习俗中所蕴含的丰厚内涵以及历史变迁,掌握到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技能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情感上也树立起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有助于人格和素质的养成。

3.2研究方法

首先了解理论方面的知识,注重好实践的应用,设定好研究的思路和计划,多层次的进行研究保证课题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具体方法有:

通过探索性的研究,以行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说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翻阅参考文献,用想出的方法进行实验,对结果也进行总结,综合的结合运用这些方法。

3.3研究计划

为研究做好准备。成立专门的课题小组,为课题的研究制定好实施的具体方案,课程批准以后召开相关的会议为课题研究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为课程顺利有效的推进形成保障。开展研究的阶段,课题组的成员应该按照计划进行理论的学习,对资料进行收集,做了这些工作以后再提出标准,编写好校本教材。

3.4校本教材编写

在学习课本的开发过程中,确立校本教材的指导思想提出上游客家门匾习俗的小学校本教程标准,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收集上犹客家门匾习俗的信息,也可以实地参观上游客家门匾习俗传承村落去收集资料,也可以通过相关文献的学习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在教材编写时具体的实施可以以分工的形式来编写校本教材《一门扁一故事一文化一传承》,教材编写以后也要进行仔细的校对,对排版进行合理的编排,最后印刷成书,在上课时教学使用。课程研究时组内的成员,自觉地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通过不断的反思,潜心的研究,对知识不停的斟酌,共同合作探讨,实现资源共享。

在教材的应用阶段,是对编写的校本课程进行教学实验。这是在教案以及课件拥有完整的基础上一边进行教学活动,一边进行研究和修改,使教学活动逐步的完善。

确立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因材施教,在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等方面了解学生,再采取合理的方法来让学生们了解上犹客家门匾习俗的历史发展和变迁。让学生们可以掌握学习方法,以后不仅从教师以及教材中获得知识也可以将学习延伸到课外,从更多方面获得信息。

除了在使用校本的教材进行课堂上的教学,也应该合理的结合其他方面含有上游客家门匾习俗的教程资源,可以在各种媒体中让学生学习到上游习俗文化,比如说上游博物馆、上犹客家门匾习俗传承基地以及行政村等等都含有很高的学习价值,结合相关的文献互联网知识访问和调查。

【结束语】课本的教学是开放性的,是多元化的体验式教学过程。比如说专属课本的课堂教学也是地方课程的补充教学。可以通过参观考察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研究,这些方法都是要求学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们自主的学习为主要的方针,教师在其中起到的是引领和调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祖儿,杨华山.论赣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上犹县门匾文化个案研究[J].南方论刊,2019(04):62-65+70.


[2]魏日盛.赣南客家门匾初探[J].学理论,2015(2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