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中复习课的柳暗花明——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思维创新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1

生本课堂中复习课的柳暗花明——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思维创新的探究

徐永红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茅坪场镇中心小学 444203

很多教师喜欢上新授课,老师认为:小学数学的复习课没有新授课的新意,没有新授课的思维创新,也没有学生的激情四射,教师往往把旧知识再咀嚼一遍吐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复习课中需要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教材的精髓,从能力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跨度,所以复习课较为新授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让复习课也有创新,也让学生有思维碰撞的火花,或让学生恍然大悟?笔者在复习课的研究中做了一下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1. 思维导图让知识形成网络,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

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我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等。学生已经把一个单元或一本书学完了,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所掌握的这些基本知识点都是零碎的,含糊的,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把知识进行“竖成线,横成片”地形成知识网络,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脉络。

思维导图是学生自我对知识的梳理与重建,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呈现学生的思维个性特征。小学生的思维导图呈现的形式是框架式的圆圈图、树状图、括号图、表格等。它们总是有一个主题(树根)延伸出四、五个分支(枝干),再由分支发展很多的基本知识点(树叶)。

思维导图的绘制,对学生本人而言,可以进行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检测,自我发现。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是复习课中的难点或混点。

落实“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所以在进行单元复习之前,先让学生进行绘制思维导图很有必要,课堂上,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思维导图,听取他人对知识的理解与解释。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全班分享,把复习课由被动的接受,转向知识掌握程度的主动呈现。学生在讲自己的思维导图时,把知识的关联处、公式的推导讲得清楚明了,那种自信、那种自豪、那种激情溢于言表。

在进行学期复习时,知识显得宏大,先让学生把整册书的单元进行三分类: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先对每个类别进行梳理,再进行汇总,这样能有效的提升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

  1. 课堂练习阶梯进行,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复习课不能只讲空而大的理论,而要把知识落到实处,还得通过练习进行提升。练习题分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思维拓展练习。基本练习让后进生能吃下,变式练习让中等生吃饱,思维拓展练习让优生吃好。

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在阶梯练习时,帮助学生找到思维落脚点——做题的依据,从而让学生正确进行解题策略的选择。例如在复习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判断2:3与下面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现代著名出版家邹韬奋说“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找到题型与知识点的联系就能找到解题的策略。这道题如果用“比例的意义”为依据来理解,解题策略就是求出每个比的比值,哪个比的比值是2\3,那个比就能与2:3组成比例。如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为依据来思维,就需要先假设2:3与每个比都组成比例,再看两内向积是否与两外项积相等,相等则能组成比例。

  1. 收集学生的错题,把错误当资源再利用。

学生在初学新课时,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有正确的错误观,分析错题背后隐藏的信息。一个单元完成后,在相应的练习题中,把学生容易犯的错误题型再次呈现,成为新的教学资源,全班学生进行讨论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把混淆处弄清楚明白。

总之,生本课堂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思维导图,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暴露学生的思维深度与思维漏洞;进行有效的阶梯式练习,在训练中锻炼思维能力,积累解题策略选择能力;学生错题的有效利用,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突破知识的混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