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区2016-201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4

呈贡区 2016-201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毛桂兰、晋怡欣

呈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呈贡 650500

[摘要]目的 通过监测呈贡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免疫空白高危人群,为制定消除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云南省2016年-2020年麻疹疫苗针对疾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实施方案》文件要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麻疹 IgG 抗体。结果 共监测健康人群1428人,麻疹抗体阳性率为 92.51%(1320/1428),保护率为65.06%( 760/1428),不同年份抗体阳性率( p<0.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均以18~35月龄组最高均为98.34%、80.66%,阳性率、保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免疫史者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3剂次人群 ,麻疹抗体阳性率(97.95%)、保护率(65.79%)均最高。结论 呈贡区8月龄-6岁健康人群基本形成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成人麻疹发病有潜在风险;不同街道,不同年龄之间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保护率有差异,应加强对免疫薄弱地区人群的免疫规划工作,及时完成无免疫史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关键词】 麻疹; 抗体

为全面客观评价呈贡区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查找免疫空白人群,加强特殊人群免疫接种,为制定消除麻疹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为此每年抽取不同街道健康人群进行了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辖区内每年随机抽取个3街道,每个街道随机选择3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8~7 月龄、18~35月龄、3~6岁、7~14岁、15~24岁、25~34岁、35~44岁、≥45岁,共8个年龄组,每年全区调查不少于297人。三年共监测1428人。

1.2 样本采集 调查对象每人采集静脉血2-4mL,分离血清,置于一20℃冷冻 保存备检,采集对象同时完成个人基本情况及免疫史、患病史等资料的填写。

1.3 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检测试剂为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下发的珠海海泰麻疹IgG抗 体检测试剂盒,判定标准:IgG抗体(mIU/mL)<250 为阴性,≥250为阳性,≥800为保护性。

1.4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运用软件Epidata3.1 中文版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用 X2 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2016-2019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以2019年最高, 不同年份抗体阳性率(X2=10.844 p<0.001),保护率为(X2=69.564, P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016-2019年呈贡区不同年份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年份 检测人数 不同抗体浓度(MIU/ML)人数 阳性率(%) 保护率(%)

≥250 ≥800

2016 336 300 153 89.29 45.54

2017 360 326 181 90.56 50.27

2018 368 346 179 94.02 51.73

2019 364 348 247 95.60 55.49

合计 1428 1320 760 92.51 65.09

2.2 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均有所降低,18~35月龄的阳性率和保护率均是最高,各年龄组人群 麻疹抗体阳性率(X2=23.505,P<0.001)、保护率 (X2=30.389,P<0.05)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

表2 6-2019年呈贡区不同年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年龄组(岁) 检测人数 不同抗体浓度(MIU/ML)人数 阳性率9%) 保护率(%)

≥250 ≥800

8~17 月龄 180 171 98 95.00 54.44

18~35月龄 181 178 146 98.34 80.66

3~ 6 180 174 114 96.67 63.33

7~14 182 172 80 91.76 43.96

15~24 171 156 80 91.236 47.06

25~34 186 168 64 90.32 34.40

35~ 44 173 151 96 87.28 55.49

≥45 175 150 82 85.71 46.86

合计 1428 1320 760 92.50 53.22

2.3 不同街道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比较调查显示龙城街道阳性率最高,洛龙最低 各街道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 x2= 7.034,P>0.05)。 保护率吴家营街道最高,乌龙街道最低,保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 (X2=18.301, P<0.05)。 见表3



表3 不同乡镇人街道疹抗体水平比校

街道 检测数 不同抗体浓度(MIU/ML)人数 阳性率(%) 保护率(%) ≥250 ≥800

斗南 233 217 112 93.13 48.07

洛龙 200 178 100 89.00 50.00

大渔 307 284 161 92.51 52.44

吴家营 240 220 89 91.67 68.33

乌龙 204 188 94 92.16 46.08

龙城 160 154 164 96.25 55.63

雨花 84 79 40 94.05 47.62

合计 1428 1320 760 92.51 53.22

2.4 8 月龄至 14岁儿童不同免疫史麻疹抗体水平 结果显示有免疫史者695人,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6.13%,保护率为66.80%,不同免疫史阳性率(x2= 671.94,P<0.01)、保护率(X2=69.3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2016—2019年呈贡工区8月龄至14岁儿童不同免疫史麻疹抗体水平

免疫史(剂次 )检测人数 不同抗体浓度(MIU/ML)人数 阳性率(%)保护率(%)

≥250 ≥800

0 14 10 6 71.43 42.86

1 22 20 10 90.91 45.45

2 262 249 133 92.16 50.76

3 425 416 289 97.88 68.07

合计 723 695 438 96.13 66.80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呈贡区 2016-201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总阳性率为 92.51%,最低为洛龙街道麻疹抗体阳性率仅 为 89.29%,未达世 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消除麻疹免疫 水平维持在 95% 以上的水平【1】。保护率总体偏低,仅为 53.22%,提示我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保护水平还有待提高.从不同年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提显示, 8月龄~6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5% 以上,18~35月龄的麻疹阳性率、保护率最高,此结果与刘彦君报告相同【2】,其原因可能与该年龄段已完成了常规含麻疹成分疫苗 2剂次接种有关。从免疫史显示完成3剂次常规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人群抗体阳性率及保护率均高于2剂次人群,接种 2针次人群的抗体阳率、保护率高于 1针次人群,这与 吴升伟等[3] 的研究结果相似,麻疹抗体水平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疫苗接种,及时接种2剂次疫苗是提高抗体水平的关键措施。以及 1/100 万以下发病率的工作目标有关 。 随着年龄的增加,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呈下降趋势,与刘小平等[4],余庆福[5] 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大年龄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育龄期妇女,这直接关系到所生婴儿麻疹易感性[6]。研究指出[7-8],未及初免月龄的婴幼儿,其麻疹发病主要与母传抗体衰减有关,提示加强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可减少自身和8月龄 以下婴儿麻疹病例的发生,有助于扭转发病年龄呈“双向移位”的趋势[9]。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 ,呈贡区健康人群仍存在麻疹发病的潜在风险,建议重点加强免疫薄弱地区和人群的监测,消除免疫空 白人群,对免疫薄弱的街道给予政策性倾斜如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对7~24岁人群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和强化免疫,建立牢固人群免疫屏障,尤其是育龄期妇女,积极主动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和母 传抗体水平,提高人群抗体阳性率,以最终实现控制或消除麻疹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消除麻疹现场指南[M].日 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4:1.

[2] 刘彦君,何左,徐然,管芳2012—2018年大理州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18 44 (6):559-562

.【3】 吴升伟,唐小敏,叶绪芳,等.2014年贵州省健康人群麻疹IgG 抗体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3):546-548.

【4] 刘小平,李娜,任先云,等 . 呼和浩特市 2008—2011 年健康人 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 医学动物防治,2013,29(6):616-618:

[5] 余庆福,杨玉仙,马运葵,等.2013年玉溪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调查[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5,13(1):27-29.

【6】 陈俊磊,杨秀惠,林志强,等.福建省育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监 测[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20(1):7-8.

[7] 刘方,王珊,王晨,等.新生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与相关因素调 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51-4754.

[8] 马茂,刘卫民,杨洁,等.深圳市罗湖区109对母婴配对麻疹母 传抗体水平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5):561-564.

[9] 马超,郝利新,苏琪茹,等.中国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 消除麻疹进展[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3):19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