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心血管内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心血管内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刘红梅 吴琼 * 通讯作者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 338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心血管内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0至2021年5月在职的30名心血管内科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观察组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培训模式,培训期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护士的培训情况(包括心脏复苏、仪器监护检测、吸痰操作、呼吸机应用等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相关培训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心血管内科护士培训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整体培训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使用。

【关键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心血管内科 护士培训 应用效果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是一种客观、有序的考核框架,心血管内科主要是诊断治疗心血管等血管疾病的一个临床科室,主要包括了心绞痛、高血压、心肌病等疾病的治疗,在医院中处于非常重要地位的一个科室,所以对于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培训考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1]。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和分析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心血管内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0至2021年5月在职的30名心血管内科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15名,年龄范围22~34岁,平均年龄(26.47±3.81)岁)和观察组(15名,年龄范围23~36岁,平均年龄(26.95±3.67)岁),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观察组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培训模式。根据SPSS软件分析,对比两组护士的一般数据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主要是对护士进行教师授课以及时间练习等传统培训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对护士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培训模式,主要和我院具体情况和医疗资源水平等进行结合,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1. 建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小组和方案:首先需要建立由8为护理专家所组成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小组,并且对考试项目、考试时长、评判标准等进行统一规划和设置,建立起科学、有效、客观的考试方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水平考核相结合对护士进行综合性考核,从而能够有效评判心血管内科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

  2. 对护理人员进行考试培训:需要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考试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和考核内容相关联,包括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以及仪器使用、患者监护、日常记录等培训,同时通过现场情趣模拟、情景再现等方式来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培训效率。

  3. 流程规则讲解: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考试规则、流程以及评判标准等讲解工作,同时对于实践操作或者模拟突发事件情景考核等可以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作答,理论考核主要是采用闭卷作答的方式,仪器操作主要利用现场情景操作,由专业考官进行打分评定,同时每个不同的考核站点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置分值比例,计算每位护士考核的平均得分,从而为后期评定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1.3 观察指标

两组护士经过了不同的培训干预之后,对比两组培训情况(包括心脏复苏、仪器监护检测、吸痰操作、呼吸机应用等进行评分)。其中满分为1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t和“x±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心脏复苏、仪器监护检测、吸痰操作、呼吸机应用评分为(9.12±1.37)分、(8.76±1.29)分、(9.04±1.35)分、(8.86±1.23)分;对照组护士的心脏复苏、仪器监护检测、吸痰操作、呼吸机应用评分为(7.54±2.03)分、(6.69±1.87)分、(7.33±2.26)分、(6.25±2.01)分。可见,观察组护士的培训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t=3.226,P=0.002;t=4.556,P=0.001;t=3.248,P=0.002;t=5.538,P=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考核框架,该考核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科学性,能够让不同的医疗机构、学校等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教学大纲等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和内容,从而能够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对医学生或者护士的临床水平进行检测,是一种集知识、能力以及态度于一体的临床能力评估办法[2]。目前该考核框架在我国已经得到迅速地发展和应用,从而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带来积极性的影响。而心血管内科属于医院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其收治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了心绞痛、心肌病等心脏器官类疾病,并且该科室危重病人较多,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

[3]

本文所采用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主要是通过建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小组和方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水平考核相结合对护士进行综合性考核,从而能够有效评判心血管内科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并对心血管内科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以及仪器使用、患者监护、日常记录等,在考试前对其进行相关的考试规则、流程以及评判标准等讲解工作,根据不同的考核内容制定相关的考核方式以及评判标准,以每位护理人员的平均得分作为后期的综合评定指标,从而能够观测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心血管内科护士培训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心脏复苏、仪器监护检测、吸痰操作、呼吸机应用等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丽云,黄宝珠,谢艳芳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规范化培训护士晋级考核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1):133-135.

[2]王兆鹏,黄丽玉.简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在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20,28(04):494-496.

[3]汤洁莹,钟晓红,卢柳霞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对提升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能力的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0):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