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助推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构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助推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

嵇尚娴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近年来,如何培育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通过核心素养的构建,实现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与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已经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小学生学习阶段的特殊性,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在提高小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方面意义重大,也起着发散语言思维、提高文化创新和想象能力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发展策略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如何使核心素养的培育助推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高效教学

引言:所谓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重点在“核心”上,它与小学语文学科所要求的基本素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核心素养能够成为人一生成长过程中完成自身价值的构建与实现的重要品质及能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对与文化素养密切相关的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及对于审美品鉴能力与个人文化底蕴的强调。故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语文课堂改进教学策略进而实现高效教学提供了基本立足点。

一、强化教师对构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观的认同

现如今,我国的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施压之下,都开始重视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注重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知识接受的最终成果,但是,却忽视了基于语文学科内在核心素养的构建之上的课堂教学要求。反映在现实教学的开展中,就是只关注学生做题的正确度,而不关心小学生是否真正对语文学习抱有兴趣,或者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否有切实的提高。

那么,怎样从根本上改变此种现象,使教师抓住教学重点,以小学生成长的切身所需为出发点,扭转小学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深刻的现状呢?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语文学科看似零散,实则是一门十分具有体系化特征的复杂学科,语文的核心素养构建要求之下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充分把握语文的学科形态和非学科形态特征,摒弃只把语文当做与数学、英语一样的知识性学科的观念,强化对构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观的认同。

例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从教材的要求出发,关注学生对生词的学习或者对句子的仿写,而要将语文核心素养与对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对于这一篇《我们奇妙的世界》散文课文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应该把握文体特征,确定教学中构建核心素养的重点,对除了基本词汇、句子、散文篇章段落的知识性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将知识化为己用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注重对学生关心生活中的普通客观事物并以审美的视角发掘平凡事物的可贵之处的人文素养的强化提高。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领导者,教师只有明确了构建核心素养在教与学上的中心地位,才能够使全方位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总体层次成为可能。

二、合理设置课堂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如果说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学习者积极主动的知识接受,离不开学习者在思考的过程中与输入的知识不断进行互动,那么一节高效的小学语文课程就必须有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参与。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唤起学生的知识接收互动的欲望,是核心素养的构建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为此,一是要考虑小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把握学生对语文知识及概念术语的理解程度,并预设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范围,在此前提下,结合教材设置适当的课堂提问的问题内容。二是要考虑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避免用过于严肃的拷问式语气进行提问,尽量鼓励学生主动作答。

例如,在进行小学一年级《荷叶圆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通过教学经验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准确把握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及语言接受能力,不能设置小学高年级学生才有能力作答的困难问题,而需要设置一些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且内容简单、形式简短的问题,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课堂学习压力。《荷叶圆圆》的课文中举出了各种描述荷叶的优美形容词,教师就可以把句子拆解开来,提问学生“荷叶除了‘圆圆的’、‘绿绿的’,还能用哪些词语表示呢?”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的语气要最大限度地放缓、放平和,表情要微笑、和蔼,每当学生进行了作答之后,都要给予赞赏和鼓励,这样,就能够邀请学生参与到对课文的主动体悟过程中来,感受到语文的美丽。

三、贯彻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落实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互动、互助、合作、探究为主要的特征,符合小学生课堂思维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性,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的语文教学内容来说,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3至5人的小组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学习,其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学生的语文用词、用句思维能力有着更加明显的提升。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的《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同时穿插着对课文中角色的扮演活动,高度还原田忌赛马的历史情境。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之间的课文理解探讨,让学生互相向同桌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课文故事梗概。其次,在同桌互相启发的基础上,在3到5人小组中交流对课文中人物的聪明才智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孙膑、田忌等人物在特定时空中的思想情感的理解。最后,通过小组报告和与教师的互动,师生共同获得对整篇课文的深度理解,完成这场充满历史谋略和古人智慧的语文之旅,在无形的高效课堂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以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育为主要目的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必须要做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的转变,创新启发学生语文思维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夏晶晶.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语文教学实践中[J].文学教育(下),2020(12):180-181.

[2]周飞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48.

[3]王雅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