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助力科技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微信”平台助力科技教育

刘蕙心

泉州台商投资区民族实验小学

【摘要】

移动学习的普及,微信平台凭借着范围广、更新快、易操作、内容多、针对性等优势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作者通过自身教学中的实践总结探索出了微信平台在拓展科学课堂教育、辅助科技兴趣小组教育、独立引领科技普及教育三个方面的应用。微信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使传统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善,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可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我们未来的移动端科技教育提供一个有效的示范案例。

【正文】

移动学习有着高便携性、高可用性和微化等特点。移动终端的个体化学习具有高灵活度、强针对性和高吸收率等特点。因此,个体化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微信社交平台的出现为个体化移动学习提供了必要环境和技术支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微信的个体化移动学习成为教师提高辅助教学效率的突破口和重要组成部分。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信息、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朋友圈、聊天(多人群聊)、实时对讲和消息推送等功能,微信可以进行实时内容分享及语音和视频通话等。

本文将结合实践应用探讨利用微信平台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探索阐述在实践中应用于科技教育的操作可行性。

  1. 微信平台的特点

  1. 范围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学生中的微信用户几乎是100%,每个学生每天也都会使用微信,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得我们的教学群体能够覆盖全体同学。

  2. 更新快: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老师发送后学生即可收到消息,并且有消息红点提示,防止学生错过。

  3. 易操作:微信平台应用极为简便,教师将有效信息发送至微信平台,学生即可进行学习。微信的各项功能操作已经属于日常生活技术了,不会为了利用微信平台学生而增加学生负担。

4、内容多:微信平台不仅能发送单条语音消息,还能够发送短视频、文件、链接。另外通过二维码、推送等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微信连接到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些功能使得我们的学习教育不再是碎片化的,更是能够形成系统的。

5、针对性: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往往被忽视或无法顾及;利用微信的互动方式,老师则可以对某个学生或某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前学生在课上遇到问题只能在学校里请教老师,而微信的及时沟通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微信平台的应用

  1. 、拓展科学课堂教育的应用

  1. 课前提出小问题,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以及生活常识进行课前思考,为课堂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及课外知识。微信发布消息的好处在于即时,老师将问题抛出去之后,学生看到后会立即回复并且在微信群中展开热烈的讨论,那么老师的每一次提问就会像一场头脑风暴一样在群里展开。

  2. 课前利用微课分享,将课堂中所需的实验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操作指南,让学生提前熟悉,有利于课堂中将时间花在实验中。科学工具的熟练使用是学生高效完成实验探究的重要部分,很多同学对一个工具的正确使用往往需要十分钟甚至更久才能掌握。每个人所需的时间大都不同。微信上的微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前学习,更是能让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同学能够反复学习直至掌握。

  3. 课前通过预习单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上课需要的一些小器材。科学课堂很多时候需要用到一些小材料,如水杯、土豆等。这些材料需要学生自备,材料将严重影响实验的进行。科学课不是每天都有,布置的内容到第三天甚至第二周的时候,一部分同学已经抛之脑后了。老师可以通过使用微信群主的公告通知@所有人,提醒每个同学在第二天上课时讲实验材料带过来。这能确保我们的科学课堂顺利进行。

  4. 课后及时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课程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细致的学生通常会将他们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每节课都会有一个课堂小结,只是时间有限,老师常常是2-3分钟带过一笔,同学们的分享也是寥寥几个。在微信上总结分享能达到每个学生都掌握,可以有时间记录下来。

  1. 、辅助科技兴趣小组教育的应用

科技兴趣小组的开展一般是利用一些校本课程时间和大课间活动时间。每学期的活动时间有限,而且一般不是按学校的行政班级上课,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时间就变得更加有限。通过微信平台老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不需要当面交流的或是需要重复强调的内容发布到微信群中,节约大量冗余时间,让课堂变得高效简洁。

  1. 发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每学期的活动根据活动的主题我们往往需要制定一个计划,并且需要花半节甚至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解释说明这份计划,以利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留意和积累相应的材料。

  1. 发布课前材料准备清单及图片

在兴趣小组作品制作的过程常常需要一些生活中的材料。这些材料有时候需要十几种,学生记不住,做笔记又需要花时间。把它发布在微信群中,学生可以在上课前逐项检查。既节约时间又防止遗漏。一种材料的细分类是很多的,比如让学生带一个一次性塑料杯,就需要说清楚颜色、大小、材质等等。而微信图片就能简单明了的说明所有内容。

  1. 发布活动中使用的微课

一件科学作品的制作是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的,尤其是兴趣小组的作品,有时候会是一学期的时间来完成。一周内老师上课的时间一般是1-2次课,上课过程中都会尽量精简高效的讲解重要的内容。但有部分同学是不能当堂理解消化的,需要课后进行巩固学习,这就需要课堂上的微课重播学习。微信群中发布的视频不仅播放操作简单,更重要的是微信具有的聊天记录搜索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任一节课的内容。

  1. 发布学生的小组活动表现情况

小组活动一般都会留下照片和视频,这些不仅是家长想要关注的内容,学生也是很关注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不能看到自己的表现的,课后能回顾反思时能记忆起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通过视频的观看能清晰的回忆起活动时个人的表现,同时能看到其他同学良好的表现,这些都能为下一次更好的活动打下基础。

  1. 独立引领科技普及教育的应用

科技普及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的、有独立教学内容的教育模块。微信群的消息发布和讨论往往比较琐碎,可以用于日常的课堂辅助,兴趣小组辅助但不能用于一个独立课程体系的教学。微信公众号则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1. 按系列发布学习教程

老师可以按月份或者周次,围绕单一主题安排好当月的学习教程,定期发送让学生进行线上自学。每篇公众号文章后面可以留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后台提问,教师可以进行解答。

  1. 按前沿发布拓展知识

老师可以根据最新的或者当下的科技热点话题,不定时向学生推送文章,帮助学生拓展科技知识。通过这样的推广让农村学生能够和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化带动微信使用的大众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乘着这个东风带领学生翱翔于科技教育的长空中是我们需要不懈思考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薛凌.《微信辅助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5(48)

2:李敏洪.《微信,教育新力量》[J].教师博览,2017(3)

【作者简介】

刘蕙心,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从教五年。任教于百崎中心小学,担任小学科学教师兼科技辅导员工作,执教“电子百拼”和“科技制作”兴趣小组。多次执教区里科学公开课,多篇论文发表于区级教育刊物长期指导泉州市机器人大赛和泉州市科技创新大赛。曾获泉州市实验论文评选“二等奖”,参与区“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