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2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赵小珺

云南农业大学 650100

摘要:2014—2019年,连续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提出发展农村电商。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并将县乡村物流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等作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动。2019年5月,财政部、商务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在农村流通、电商扶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经验可复制推广的示范县,打造综合示范“升级版”。

关键词:农村电商;发展瓶颈;对策;

引言

农村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新增长极,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各级政府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同质化严重、重复建设、虚假宣传、恶性竞争以及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由于农村电商发展时间不长,针对该品类的监管尚不完善,许多农村电商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诚信,导致农村电商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优质农村电商品牌处于亏损中,与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相去甚远。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电商标准化工作推进不力,政府监管者、平台经营者和农村生产者均无法参考国家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快农村电商标准化转型工作迫在眉睫。

1当前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瓶颈

1.1规模发展瓶颈

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增至2.5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6%,但网购仍低于城镇地区20个百分点,农村电商普及有赖于农村互联网覆盖率的提升。2014年以来农村网络零售额规模扩大了近10倍,但增长率却呈逐年下降态势,2015年较2014年增长2.5倍,而2019年与2018年相比,增长仅10.6%,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仅占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4.4%,相对于每年几万亿元的全国农产品交易规模,电商所占份额并不高,农村购物还远大于农村销售,电商“逆差”严重。另一方面,农村电商发展小、散、乱局面依然存在,许多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功能单一、人员流动性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甚至部分服务站点变“空壳”。分地区看,2019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网络零售额分别占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的76.6%、12.0%、9.4%和2.0%,明显地东部农村电商发展较好而中西部较弱;用户淘宝村增量持续上升,然而居多布局于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中西部地区占比较低。整体看,我国农业电商建设属于起步阶段,结构偏差和地区失衡成为发展一大固疾。

1.2农村物流发展滞后

物流是电商的基础,但大部分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一般运费在8元/kg左右,物流成为农副产品上行的最大障碍。近年来,我国农村总体经济发展形势较好,相关农业优惠政策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现代工厂产品相比,农产品具有易腐烂变质、不易保存等特性。农产品大多是季节性和周期性的自然产品,正是由于农产品自然特性,对其整个生产运作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员素质不高,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从业人员物流意识淡薄、学习能力不足、重视度不够等有密切联系。而且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技术装备落后,物流运营成本高等;我国农村物流政策供给不足,部分省市区处于未充分发力状态;农村物流操作难以科学规范,农村物流需求者对农村物流加盟商缺乏有效信任,农村物流外包的结果更加难以预测,物流合同难以获得有效保障,导致农村物流的发展短期内难以适应当前新农村发展。

1.3农产品上行瓶颈

农产品上行是农村电商发展关键,然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产品上行的比例仍比较低,农村网络购物规模远大于网络销售规模,存在更高的购销逆差,农产品上行规模总体仍偏小,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流通总额比重不足1%,农产品触网率仍然很低,批发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而要破解农村电商发展单向流通瓶颈,需要农产品质量保障,但调查表明,37.3%的电商经营者在产品质量上缺乏产品规格、质量标准要求,生产溯源体系很难建立,农产品质量较难控制,无法与工业品的标准化生产相比,与电商产品标准要求相差更大,农村电商“逆差”在所难免,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2消除农村电商发展瓶颈的对策

2.1完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程度

一是完善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光纤宽带进村入户,4G网络全覆盖,逐渐提升5G网络覆盖率,清除农村信息化发展死角,进一步完善乡村网络基础设施。二是推进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提升农村智能手机使用率,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进村入户,全力支持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农村电商的发展速度。三是打造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供给。农产品存在地域性差异,线上拓展农产品销路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加强介绍与宣传产品,专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及相应的APP软件的应用能大幅度提升农产品的销量,因此,应大力构建农产品电商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线上交易服务供给。

2.2创建当地优势农产品所需的物流体系

阿里巴巴农村战略的4种业务结构公布后,各种电子商务平台推出的农村电子商务业务基本上都是4种,即代收代付服务、代购服务、代销服务、人员培训和支持。当前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创新度不高、创新潜力欠缺,需要用系统性思维进行整体的物流资本运营,加强冷链快递以及大件大批物流体系发展,保障鲜果蔬菜正常运输,最小化减少损失。

2.3强化法律法规效力,促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强化《电子商务法》意识,使各电商主体达到经营行为遵法守法的自觉,并由此鼓励和引导各农村电商服务方面强化标准化经营意识,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的覆盖面,完善农产品和电商服务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农村电商与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努力打造农村电商经营者与交易平台等多方负责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其次要通过强化电子商务法律效能,重塑农村电商的责任义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促进农村电商自觉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主动承担产品和服务质量责任,从而规范农村电商健康发展,努力营造依法建设农村电商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结束语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商扶贫等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电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村电商模式不断创新,电商扶贫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电子商务积极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我国农村电商在加速增长的同时也在加快转型升级,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农村电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种种问题,化解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电商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新发展模式是各大电商企业及学者应思考及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晓红.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20(24):72-74.

[2]吴建军.我国农村电商标准化现状及其发展体系架构[J].商业经济研究,2020(23):136-139.

[3]胡文兵,杨兴洪.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电子商务,2020(11):19-20.

[4]王颖.农村电商发展问题及对策[J].广东蚕业,2020,54(05):103-104.

[5]韩弘.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9(09):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