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位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3
/ 2

父亲在位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分析

伍琼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惠民路分校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认知能力、塑造学生家庭观、锻炼学生交往能力;研究了父亲在位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素质形成产生的作用,采取抽样调查形式,分析父亲在位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应对能力的影响;总结了高素养父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父亲;自我意识;应对心理

引言:据2018年心理健康统计结果可知:国内未成年群体超过3千万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的内容,具体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知等。心理健康能力,作为个人在社会、原生家庭、学校各类环境中,形成的心理素养,对学生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认知引导

在考前焦虑、学习疲劳等问题中,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思想认知加以引导,能够提升学生自身认知能力,使其在面对学习活动中,持以积极态度,减少心理负担问题。

(二)塑造学生家庭观

中学生极易发生的心理现象为:叛逆、内疚、压抑等。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使其形成正确的家庭认知观念,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减少不良心理问题发生。

(三)锻炼学生交往能力

当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喜欢与他人交往、交流困难等现象,使其逐渐形成压抑、苦闷的心理状态。在针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够提升学生心理愉悦感,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思想,增强学生交往能力[1]

二、分析父亲在位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素质形成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研究定于2019年7-9月,针对某校初中生开展问卷调查工作,调查学生人数为500,随机调查法,不限年级、性别。问卷问题为:

  1.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在学生自主决策时,给予的心理教育。A选项,认知指导;B选项,漠不关心;C选项,表现出烦躁心理。

  2. 在家庭教育中,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比如厌学、考前焦虑等,父亲素养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A选项,父亲素养较高,促进学生形成自我认知能力;B选项,父亲素养一般,学生自我认知不全面;C选项,父亲素养较低,学生形成叛逆心理。

  3. 在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时,父亲教育形式。A选项,问询学生问题情况,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症结,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B选项,针对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父亲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干预,比如补课。C选项,学生遇见学习问题时,父亲采取打骂措施。

  4. 在学生面临生活问题时,父亲的教育形式。A选项,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开展思想引导方式;B选项,针对学生生活问题,实施代劳行为;C选项,学生遇见生活问题,放任不管。

问卷中1-2题侧重考察父亲在学生自我认知方面的教育干预效果,问卷3-4题侧重分析学生面对生活/学习问题时,父亲教育形式的影响。借助调查问卷,学生在校心理健康情况,完成研究。

(二)研究结果

1 500名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心理健康程度

健康

一般

轻微压抑

抑郁倾向

学生人数

330

140

22

8

依据姚本先《心理学》标准,对500名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表1为心理健康自评结果的汇总情况。由表1发现:学生整体心理健康较好,仅有30人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

2 问卷调查结果

项目

A

B

C

问卷一

313人

160人

27人

问卷二

323人

151人

26人

问卷三

322人

152人

26人

问卷四

340人

132人

28人

如表2所示,为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由此发现:A选项、B选项、C选项三组数据与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具有相关性;说明父亲教育与指导,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后续调查中,侧重查看四组选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父亲素养情况问。

3 父亲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教育影响

父亲在位

文化素养

引导能力

教育能力

A选项

优异

B选项

一般

偶尔

一般

C选项

较低

不会

缺失

如表3所示,由500名学生的对应教师,结合对学生家长的了解,给予的初步评价。

(三)讨论

(1)结合表1、表2、表3的调查结果:发现父亲在位能力较高时,将会提升学生应对问题的处理能力,使其在生活、学习中,保持较好的心理素质,减少学生学习困难、交流障碍等心理问题发生。由此确定:父亲文化素养高、引导能力强、教育能力优异时,表现出较高的父亲在位,与中学生形成较强的应对能力,形成正相关关系[2]

(2)结合表1、表2、表3的调查结果:父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当学生在自主决策、考前焦虑时,父亲给予其科学教育引导,能够提升父亲在中学生心目中的在位层次,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由此确定:父亲在位层次高时,与初中生形成优质自我意识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

为此,在原生家庭教育中,父亲应积极发挥自身教育能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层次,建设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在位性。

结论:综上所述,依据现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而言,高素养父亲在位,将会提升中学生心理素质。具体研究时发现:较高素养的父亲,对中学生采取的心理引导、思想教育工作,具有科学性,顺应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使学生在自我意识认知方面,形成正确观念;在应对问题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态度。

参考文献:

[1]刘阳,谢姗珊,闻素霞.父亲在位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06):911-914.

[2]王小红.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