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词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初中诗词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旋

孙凝凇

桂林市桂林中学

摘要:诗词教学是当前初中时期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诗词本身具有语言简练且生动的特点,用文字描绘出不同色彩的画面,并且创建出了各种优美的意境,将诗人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其本身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怎样让学生能够在诗词中感受到美,并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任务,需要语文老师提高重视。
关键词:初中;诗词教学;审美
诗词是我国的古典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充分展示了我国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诗词的鉴赏是文学鉴赏中的最高形式,诗词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文学修养以及文学审美都有很大帮助。诗词具有抒情性、简洁性以及音乐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其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对诗词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创建情境,领悟诗词的意境
诗词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体系,和现代的语言系统有很大区别,初中生学习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内容实现科学合理安排,让初中生可以对诗词提起兴趣。尽可能多的选择一些文质优美的诗词素材进行讲解,让材料的本身提升初中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有效激起初中生的兴趣。老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中, 需要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在此之上让学生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其次,可以使用创建情境的方式,结合初中生当前的认知能力以及已掌握知识的基础,创建出更加生动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交流合作的欲望。比方说,可以充分借助电教方式,常见的有配乐诗词朗诵、配乐讲解、录音阅读等方式,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引导画面,以此来创建情境,激起学生兴趣,拨动心弦,进而可以更好的感受诗意。比方说:在学习到《黄鹤楼》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进行朗读,找到其中的一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进行自主想象,对于黄鹤楼和在黄鹤楼上看到的鹦鹉洲的景色展开联想,通过景物的描写,让学生可以对诗人的思乡之情深入理解,这样可以让初中生对于这篇诗的学习更有兴趣。还可以开展各种丰富诗词竞赛活动,让学生可以得到各种成功体验,常见的有诗歌朗诵、诗词比赛还有一些诗词方面的竞赛等等,设置诗歌的专栏,将每个学生各自的竞赛成绩都进行充分展示,让初中生可以接触更多的诗歌内容,提供鉴赏诗歌的机会。在各种诗词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更充分把自身的体会表达出来,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对诗词深入理解,将古诗词的情感美深入挖掘
诗词大多数抒情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优秀的诗词,都包含了诗人的真实情感。诗词中有诗人们的人生遭遇,因此,诗词中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思想光芒以及丰富情感。在对古诗词展开教学的时候,有部分的初中学生对于诗词中的感情不能实现深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对初中生进行正确引导,将古典诗词里面的情感美充分挖掘出来,这样可以提升初中生自身的思想认知、文化品位以及审美情趣。比方说:在学习到《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等这些诗词的时候,主要是对祖国的不同风光进行了表现,并且其中蕴含着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于这部分的诗词,老师应该适当引导,让班级中的学生也可以受到情感的陶冶以及感染。另外,学习到《游西山村》这种田园风光的诗词时,对于诗词中描写的静谧的山村风情进行充分讲解,让学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相应的情趣,让初中生可以感受到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些古诗词中,包含了诗人的多种情感以及精神,在对这些诗词展开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把其中想要表达出来的情感进行详细讲解,让初中生能够对每首诗词的实际情感内涵都能实现深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让初中生感受其中的情感美,并且给予学生更加强大的精神支撑。如果在诗词教学中老师没有把这些情感进行传递,就无法拨动学生的审美之旋,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更加苍白,不能实现审美的提升。
三、加强诵读感知,体会诗词中的语言美
诵读是语文科目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首先,在教学中需要把多样化的诵读当成是重点内容,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方面的探究,让学生可以自主对诗句的语境进行感受,以此起来实现诵读、品味以及领会鉴赏的诗词学习目标。古诗词具有音韵和谐且朗朗上口的特点,能够让人们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但其中的美,诗词有一定的节奏感,只有在自己阅读的时候才能更好的感受到,通过阅读可以让初中生真正的体会到诗词语言的韵律之美。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使用不一样的阅读方法,其中包含听读、领读、范读以及齐读等方式。在读的过程中来感受诗词中的形象以及语言,让初中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升文学素养以及审美鉴赏能力。其次,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诗词的具体含义进行揣摩,当对诗词的整体形式实现了解之后,在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可以对诗词中的所有内容实现大致了解,将诗词中的各种要点进行合理把握,从字面意思向着深层含义进行过渡理解,有一些诗词,老师的讲析只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要想真正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还需要进行反复的体会以及朗诵。最后,需要对诗词的感情进行深入体会,老师要适当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投入感情,进而使学生的生活阅历、艺术素养以及知识素养进行调动,对诗文的深层情感进行揣摩,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这样才可以给学生对诗词实现真正了解。


四、从诗词语言入手,对学生的感受美能力以及鉴赏美能力进行培养
文学是一门语言类的艺术,诗词作品创建出来的意境以及其中塑造的各种事物以及人物形象、还有描绘出来的各种自然景象,都需要学生进行表达。语文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学生还有诗词文章进行合理结合,在审美对象以及审美主体中间搭建沟通桥梁,给学生建立一个审美的通道,拨动心弦,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审美情境中来。比方说:在学习到《如梦令》这一古词时,有很多的学生对于“绿肥红瘦”这个词的理解不够准确,为什么颜色会使用到肥瘦来对其进行形容呢,一旦产生了疑问,就会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对词句进行反复阅读品味,并且不断想象。这里的肥字不只是把枝叶的茂盛肥美充分描写出来,还把叶的色泽等进行了描写,其中的瘦主要是对花的凋零进行了描写,其中还充分体现了词人对其的惋惜之情。在这个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把各个景物的实际特点充分展示出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词人的惋惜以及怜悯之情充分体会。
结束语:语文科目是一个具有许多文学色彩的学科,诗词在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展开诗词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始终坚持人文性以及工具性进行结合的原则,通过领悟诗词的意境,对古诗词的情感美深入挖掘、体会诗词中的语言美以及培养感受美能力以及鉴赏美能力等方式,拨动学生心中的审美之旋,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素玲.古诗词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弦[J].中华少年,2020(12):269-270.
[2]刘晋.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审美素养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0(34):65-66.
[3]王璇.感受诗词之美——初中古诗词审美教育探讨[J].今古文创,2020(3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