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郭明亮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摘要:数字技术的变革更新及广泛渗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撑。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业农村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乡村;产业振兴;治理


一、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支撑。一方面,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及人工智能与乡村资源要素不断融合,催生出了大量新产业、新技术和新模式,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农业经营管理更加高效、农业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同时也使得农民头脑更加智慧、眼界更加开阔,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乡村服务更加人性。

正是基于数字技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渗透及溢出效应,党中央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期望及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数字乡村的发展要严格按照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及中央网信办又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为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度融合,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和规划。未来随着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及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的不断健全,数字技术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二、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短板

虽然数字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巨大,但是相较于城市及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数字技术对农业农村的支撑作用和动力支撑仍待加强,尤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如何补齐数字短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最大程度挖掘乡村振兴潜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当前来看,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短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短板。首先,对绝大部分农村而言,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留守村内的人员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老化、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尤其对于信息、网络等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更低,在此基础上推广普及农业农村数字技术、发展数字经济难上加难。很多村民甚至村干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借用网络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难题。其次,由于乡村特殊的地域环境及产业吸引力较差,对数字技术人才吸引力低、数据处理、信息服务人才匮乏。第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分散经营的特点造成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集体经济力量不强,缺乏有效的组织带动农户接受新的技术和产品。第四,对于某些部门及部分领导干部而言,由于思想解放程度低,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投资大、效益低,不愿花大力气建设,导致建设滞后。

2.物的短板。一是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健全、基础薄弱。数字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需要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就我国目前而言,城市、城郊村及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一般来说信息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推广应用数字技术条件比较具备,但是对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来说,由于底子薄、环境差,光纤网络、4G网络等覆盖面还比较低,信号较差,尚不能满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村公路等级低、交通不便等流通性基础设施不完善,进一步阻碍了线上线下有效融合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三是缺乏乡村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的有效支撑。由于产业发展层级低、产业链条短,导致部分地区农产品特色不特、品牌不响、产品销路差,无法满足网络信息平台绿色、优质的农产品需求。

3.用的短板。用的短板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及数据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一是在数据采集环节,需要准确全面及时将涉及乡村的各方面数据,如生产发展、乡村治理、乡村资源、公共服务等各项信息采集到位。但是由于受到人员素质及硬件、软件条件限制,导致数据采集质量不高、标准不一、数据录入不及时、采集不够规范、误差较大。二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数据条块分割、连贯性差、传输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三是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存在村镇、村村之间数据共享程度低、难于共享、信息交流难等情况,进一步造成各种信息传输不及时、信息误差大、失真率高。同时,由于广大乡村普遍缺乏数据应用人才及大型信息网络平台的支持,进一步造成乡村数字化建设进程减慢,数据应用、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及数据安全难以保障。

(二)建设农业农村数字化的对策建议

从当前数字乡村面临的问题及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来看,发展数字乡村、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既要看到当前存在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要看到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关键作用。

1.加强顶层设计,分类试点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各项精神,由省级层面出台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责任分工、统筹规划省市县乡村发展方向及路径。其次,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农村各地区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等情况,依据村庄类型试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优先支持数字产业基础好、集体经济强、网络基础设施配套好的村优先发展,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三是统筹使用各项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设立数字乡村专项资金、采取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进行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支持和奖励面向乡村场景应用的数字技术和项目研发。

2.完善配套,加快推进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立足各地实际,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进程,以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为抓手,深入推进乡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道路、电路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光纤宽带覆盖率。二是以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不断提升数据采集效率、数据传输速率及数据共享力度,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实现城乡基本网络服务均等化。三是充分发挥大型数据平台带动作用,签订合作协议,在网络技术投入与服务、农村电商、商贸流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治理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激活农村各项要素资源。

3.强化要素供给,支持保障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首先,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现阶段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继续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仍是大势所趋,但同时由于土地流转及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发展探索,各种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壮大,为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支撑。因此,应紧紧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高素质农民为中心,加大培育力度,进行素质能力提升。其次,应积极倡导和鼓励返乡创业人员、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及广大妇女进行到乡村建设与治理队伍中来,通过免费互联网培训、传授网络直播及电子商务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第三,应想方设法激活数字乡村发展各项要素资源。以数字产业、智慧农业、智慧园区、智慧旅游等为载体,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通渠道,促进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自由流动,发挥城市及乡村各自比较优势,创新经营模式,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水平,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雯.“十四五”时期加快数字乡村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20(08).

[2]刘冯.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的翅膀”[J].河南农业,2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