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入传统文化初探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入传统文化初探

武荣平 崔长征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南庄镇沇河小学 河南 焦作 454771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应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作为农村小学,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准确认识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努力在教育实践中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将育人与育才统一起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和创新的有益尝试。优秀传统文化如《弟子规》、《小儿语》、《三字经》等经典,以其精炼而押韵的语句,以其朗朗上口而富含道理的话语,易于学生记忆,容易掌握,便于践行和检验,而且以诵读和故事演绎的方式教育小学生,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引入传统文化经典,有利于少年儿童良好社会认知的形成。”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这第一粒扣子就是少年儿童的“德”,是少年儿童的心灵底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心灵扎根、开花、结果的积极探索。

  1. 找准切入点,道德与法治课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体验润物细无声。

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找准学生的生活切入点有利于开展教学。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单元”。在上课中,我们结合《弟子规》出则悌,进行教学。结合教材”我的好伙伴”、”好友大搜集,认识你真好”教学环节,我们让学生表演体验,让学生背诵演绎:兄道友、弟道恭。在“我认识您”一课,“我的老师”这一教学环节,我们让学生背诵演绎“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学习,又有传统文化演绎习得的练习,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在“早睡早起”这一课,除了上课学习,我们告知家长,学生已经习得《弟子规》入则孝的句子,要求学生听从父母的教导。“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需静听,父母责,需顺承”有了这些句子的引导,赖床的小朋友,父母引导背着弟子规就把衣服穿上了。诵读经典,游戏着催学生起床,改正缺点,这无声的言教更易于学生接受。

我们把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生活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精心设计,积极落实,让课程与生活实现润物无声的有效链接。达成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的课标要求。

  1. 立德树人的根本在于道德实践,优秀传统文化让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有抓手。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道德与法治课的落地与实践必须有抓手。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和《弟子规》力行,我校将学生撰写弟子规德育成长日记作为育人的载体。结合德育要求,我们将弟子规的113件生活小事细化到每天的生活。学习和生活结合,每周开展小结和美德活动,每月总结表彰。这样的教学实践收到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在二年级下册第二段元绿色小卫士单元,学生学习了”小水滴的诉说”、”清新空气是个宝”、”我是一张纸“、”我的环保小搭档“等课本内容,我们结合《弟子规》”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体共存的,人不可以短视近利,一定要从对人的关怀,再扩展到对动物、对植物乃至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我们开展美德活动”克己复礼,爱护地球“ 。在行动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入手,教育学生开展环保行动。一是饮食方面,我们开展了少食肉类多吃蔬果活动,随身携带环保袋、杯、碗等环保用具。因为全球40%的谷类是用来喂养牲畜的,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16公斤的谷类、10万升的水,造成35公斤表土的侵蚀。因此改变饮食习惯可以守护地球守护健康;二是交通方面,出行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短途步行或骑车;三是生活方面,随手节约用电和水资源;四是资源方面,我们引导学生做好资源回收工作,塑料、纸类各种包装盒回收,这些都可以教育孩子珍惜物命,做到资源的回收。四个方面的活动,我们既组织活动,又要求学生记写行动日记,分享行动心得。这些行动深深的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教材从涵养修德、修身立志、百年革命家国情怀、天下之本在家,构成本课的教学环节。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朱子家训》、《诫子书》、《七绝 改诗赠父亲》等经典,以诵读感染、故事引领、课下励志力行等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树立志向,构建梦想,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张贴了”梦想卡”。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成了孩子们的座右铭。

  1. 优秀传统文化让道德与法治课程充满人文色彩和生命力。

研读《道德与法治》的课标,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可以发现,道德是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在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爱我家”单元学习中,“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的教学中,我们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演一演,接着诵读”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经典句子,再让学生感受到,经典的生活就在生活的细节中融。当学生对照经典句子查看自己的衣物,鞋袜是否紧切时,小朋友们都开心的笑着改正自己的不足。这种从教材学习到经典演绎,从认知到生活实践,从了解生活到力行践行的模式,让习惯的养成很自然。传统经典焕发了道德法治课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通过我校探究道德与法治课和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有效融合,积极探索力行经典的抓手,促成了优秀传统文经典在道德与法治上的落地生根。

注:该论文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的课题阶段成果。课题编号:JCJYC201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