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姜继波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中心小学校 644100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付出学习行动的源动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现阶段教学较为困扰的问题。现立足学生成长特性,结合教学实际,针对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展开探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引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素质教育改革注入一支催化剂,引发教育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构建模式日趋成熟。由于数学逻辑性、抽显性的特点,与小学生直观、感性的思维方式形成鲜明矛盾,极易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开始注重教学设计的优化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兴趣作为激发学生探究行为的基础,以学生兴趣为依托组织构建课堂教学,其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教师的关注,引发广泛关注与思考。

1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兴趣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变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提升学生课堂配合度的必然要求。第一,虽然素质教育观念由来已久,但是在教学实际中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尚存,教师与学生面临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形势。在此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呈现明显的功利性,以分数为导向的课堂构建模式,使本就抽象化的数学教学笼罩于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接受度明显不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数学教学投入与教学效果发展失衡。转变课堂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燃学生对于数学科目学习热情极具必要性。

第二,学生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对于数学科目的认知与态度直接决定教学效果。而兴趣作为保持学生课堂专注度及投入度重要因素,以学生兴趣为落脚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桎梏尤为重要。借助趣味性的引导促使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享受数学课堂教学,减少厌学情绪的产生,提升课堂教学的配合度具有积极意义。

2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

2.1坚持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学生思想认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给予学生教学新鲜感尤为重要。以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相关教学为例,好的开始即为成功的一半,首先教师充分充分利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猜一猜,分一分”趣味性的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如展示一个里面装水瓶、海洋球、三角板、数学书等有各种物品的口袋,组织学生轮流上台通过摸一摸,猜出是什么物品。然后,教师将物品进行分类,并提问“同学们指导老师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吗?”,借助学生的回答引出角的定义及结构。其次,提出思考问题“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关系?”,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图钉以及硬纸条制作出一个角,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让学生通过活动角的两边调整开口的大小、调整两条边的长短将所得到的的角进行对比,感知影响角大小的因素。通过组织趣味性的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获得理论知识,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构建教学情境,转化知识形态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青睐的教学方式,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可视化的形态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要点,领会数学知识的本质。以西师大版小学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相关教学为例,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如下教学情境:喜洋洋、懒洋洋、沸羊羊和美羊羊采摘回来8个苹果,为该怎样分配苹果吵得不可开交,同学们可以帮助他们吗?在情境之下,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探索除法的含义。首先,教师展示平均分与非平均分的图片,深化平均分的定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借助现有的文具代替苹果,通过摆一摆的方式分配8个苹果。再次,教师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算式展示分配的过程及结果,学生可能会给出8→4=2,或8/4=2等不同的表述方法。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教师讲解数学家探索的过程及除号的由来,并带领学生正确的书写除号,建立对于除法的初步认知。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转变知识的形态,激发学生的猎奇心理,享受探索的乐趣,提升课堂参与度。

2.3激发质疑问题,实施互动式教学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促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解决数学难题,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因此,教师有意识的制造认知性冲突,适当的引发学生的质疑与争论,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在你来我往中实现自我提升。以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相关教学为例,教师给出一道计算题如1400÷700,对于学生而言本是一道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但是对于初期接触此类问题的小学生而言,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余数为2还是200的争议。教师可以借此将学生分为两个阵营进行自由交流与探讨。双方互相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向对方同学提出质疑问题。教师转变机械的给出标准答案,而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经历质疑、讨论、分析直至达成认知的统一,再此过程中能够深化对于知识的认知。

2.4发挥语言魅力,注重情感教育

古语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相向六月寒”,可见语言对于人思维及行为的重要影响。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取代的引导者,其对于学生的评价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实施情感教育,发挥语言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恩威并施,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以西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图形”相关教学为例,虽然学生对于数学图形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此章节涉及到的知识点众多,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针对三角形的钝角、锐角、直角等较为陌生的数学名词,教师要注重课堂用语言简意赅且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教师要不吝赞美支持,适时的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借助语言的魅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不惧怕提出自我观点,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加持之下,教育教学步入高速发展的全新时期,面对日益复杂化的教学教学形势,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度不容乐观,因此教师要以学生兴趣为着眼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构建形式,提升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的期待感,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杨万昌.有效课堂 重在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62.

[2]李丽华,孙政美.兴趣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