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在小儿阑尾炎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在小儿阑尾炎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

雷国平

铜仁市人民医院, 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在小儿阑尾炎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进行探讨。方法: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院收治的60例行小儿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研究分析两组小儿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程度比参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度高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可有效改善小儿阑尾炎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关键词】小儿阑尾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大多数孩子都是2到14岁。男童的发病率高于女童。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阑尾梗阻和组织缺血。儿童急性尾部炎的临床表现不如成人明显,其严重程度往往高于成人。成人疾病不同的特征是不同的年龄范围。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导致阑尾穿孔,以至于病情更加严重,威胁儿童的安全,小儿急性阑尾炎应尽早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包括开腹治疗和腹腔镜治疗。阑尾炎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即急性阑尾炎,即多发于急腹症,开腹手术是治疗阑尾炎的传统方法。阑尾炎的开腹手术有很多问题,例如:切口大,术后愈合慢。而腹腔镜手术,总体效果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为9例,平均年龄为(58.2±2.4)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58.6±1.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患者和其家属与我院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我院收治的小儿阑尾炎患者中存在精神疾病或临床资料不完整的。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手术,研究分析两组小儿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术前冲洗,麻醉后进行仰卧位。切口取患儿右下腹麦氏点处横切,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腱膜、腹肌层、腹横筋膜、腹膜然后沿着结肠到阑尾处,找到阑尾系膜,并用阑尾夹住,从阑尾的顶端到阑尾的根部,用血管夹将其夹紧并逐渐切断,并将中间层和血管,直到阑尾根部,直到阑尾根部0.5厘米结扎阑尾并剪断阑尾。在移除阑尾后要用碘伏消毒,并在距阑尾根约0.5cm的盲肠壁上进行缝合,最后将阑尾端进行打结,最后将阑尾切除[1]。如果患者的腹腔受到了感染,应彻底冲洗后在髂窝或盆腔内放置引流管,皮肤必须从切口的下半部取出来,并且要准确;腹膜固定用3-0吸收缝线不断缝合。缝合后,用盐水冲洗伤口,并用碘伏消毒。皮下组织、肌肉和腱膜定期缝合。

参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①在麻醉后,进行仰卧位,头低足高倾斜20-30度。右臀垫。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部白线。放置10 mm套管。等腹部隆起后,置套管针于5mm处,在腹腔镜下观察脏器的情况,然后将阑尾取出。最后清洗腹腔,检查阑尾,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外伤等内出血。如果腹部感染严重,必须彻底清洗骨盆,排除腹腔里的气体,逐步缝合脐部切口[2]。②心理护理:护士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测评,充分掌握病人的心理情况,在通过测评的结论进行研究得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出版一本健康手册,向病人详细介绍疾病知识和护理方法,定期组织治疗会议。③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明确告知患者日常护理、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和治疗方法。在手术的前六个小时禁止吃东西以便于留置导管的穿刺,指导患者及时排便,保持膀胱排空。除了常规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外,因术中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而导致高碳酸血症,尤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手术切口大,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前,可通过静脉输液获得热量和营养。患者一般可在24小时后进食液体和半流质食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效果总分为100分,<60分为差,>90分为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5%为优,高于百分之30%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观察组

30

29

1

19(96%)

参照组

30

22

8

12(73%)

X2




6.40

P




0.01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观察组

30

28

2

19(93%)

参照组

30

21

9

12(70%)

X2




5.45

P




0.01

3讨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高,是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发展因素小儿急性阑尾炎与细菌感染、阑尾梗阻、组织缺血、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儿童的发育,阑尾血清越来越窄,所以儿童急性阔尾炎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呕吐、腹痛、腹痛等症状[3]。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很容易引起阑尾炎穿孔可迅速吸入整个腹膜。治疗方法主要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治疗。随着医疗情况的不断改善,医疗技术也在逐步创新,腹腔镜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这种方式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尽快促进儿童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小,创伤较小,但是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大、愈合慢、感染率高的特点,是一种切口大、病变大、愈合慢、感染率高、感染率高的传统手术方法。而腹腔镜手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操作简单,创伤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伤口愈合快,是在计算机监视器的监督下完成的,如今,腹腔镜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中,可采用腹腔手术。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程度低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度高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小儿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提高了其治疗效果以及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是值得进行推广的。

综上所述,小儿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提高了其治疗效果以及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参考文献

[1]付裕,张钰琪,王磊,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2):126+129.

[2]李荣萍,何丽青.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的应用效果观察及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0):50-51.

[3]高秋佳.小儿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心得与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2):98-99.

作者简介:雷国平(1984.07-),男,汉族,贵州铜仁人,本科学历,住院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