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在GMP实施过程中所存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制药企业在 GMP实施过程中所存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分析

郝华强

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为制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并在制药过程中提出GMP的发展理念。同时,制药行业具有一定特殊性,国内全部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严格按照GMP这一基本准则,生产时必须具备《药品GMP证书》,且该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要求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之前需要重新申请认证。为此,在实施GMP的过程中必须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制药企业;GMP实施;问题;改进措施
当前,制药行业在短时间内逐渐经历了发展黄金阶段,市场基础牢固,为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管理者率先提出GMP发展理念,并要求制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严格落实这一理念。而我国制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一定阻力,由此很难全面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制药过程中,且无法高效的利用先进的生产方式[1]

1制药企业在GMP实施过程中问题分析

1.1缺乏完善的制度或规程

在我国一些制药企业不能准确的识别、确认、调查、分析、评估变更范围、分类等,相关制度内容缺乏规范性。如:变更范围无法覆盖原辅料、检验方法等;偏差管理中通常不涉及外部供应服务、生产、检验等全部环节;大部分企业侧重于参数、成品、半成品检验数据偏离的评价,而对于生产环境、设备状态、人员技能等偏离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侧重于注册、主要变更,对于次要变更漠不关心;尚未指明全面、完善的变更评估内容规定;风险评估事项关乎生产、检验评价数据,而缺少稳定性考核、供应商审计等环节;不能明确的分析质量回顾项目趋势[2]

1.2无法准确的执行变更控制、偏差管理、风险评估与质量回顾分析工作

1.2.1缺乏健全的变更控制系统

当前,尚未制定健全的变更控制系统,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变更内容规定缺乏全面性,在变更控制事项时无法结合GMP要求与企业实际情况;在处理过程中年不能明确变更申请发起者的分工;在变更评估过程中不能制定详细的评估内容;在关闭变更以后,不能再次评估变更实施效果;不能明确划分变更风险等级;不能按照相关要求来变更相关文件系统。

1.2.2偏差识别与分析不到位

不能严格执行相关层面的程序来及时发现、确认偏差等,不能深入、细致的分析偏差和追根溯源,尤其是不重视存在逻辑关联的项目数据。无法紧密的联系偏差事项、风险评估、放行确认审核等。

1.2.3风险分析评估缺乏完整性

风险评估多在变更与生产评价参数等层面中集中出现,对于物料存储条件、设备运行状态等漠不关心,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时无法结合稳定性考察数据趋势[3]

1.2.4无法全面开展质量回顾性分析工作

在质量回顾分析中对于可能出错的风险危害比较重视,通过预评估已经确定的风险,对比已经鉴定与分析的风险、给定的风险标准,为进一步确定潜在风险及其可能性,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

2改进措施分析

2.1改进变更控制

变更控制旨在避免企业随意变更生产管理过程,保护产品质量免受影响,指导企业能够系统、科学的开展变更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且避免变更后超出预期,便于追溯产品质量。重视变更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这是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利用该系统在变更过程中可以消除或降低各种风险因素对于产品质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此药品生产企业在建立健全的变更控制系统时需严格根据GMP的各项要求[4]

2.2改进偏差管理

建立健全的偏差处理程序,使其在各个环节中都具有一定适用性,如药品生产、检验与储运等,有效的处理各种不符合规程的事项,如环境条件、设备设施、数据、物料等。同时,针对各岗位人员对于偏差事项的发展与报告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下来,及时发现偏离本岗位管理事项,并认真填写偏差记录与报告。各岗位监管人员与质量保证部门人员需科学的归类偏差,深入调查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偏差,根据调查结果做好溯源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仔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纠正、预防措施或必要的考查意见。

质量授权人有必要反复确认对于偏差事项的调查结果、影响评估、纠正与预防措施等,并进一步确认审核有关结果在产品放行中的应用情况。关于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需交给相关质量保证部门专门负责。

2.3改进风险评估

开展风险评估旨在强化管控药品的各个环节,如生产、检验、流转等,保证产品质量与注册要求相符,为持续改进与运行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就需要积极的开展偏差处理与风险管理。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程度,科学的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与危害等,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建立相应的风险管控、确认评估程序,全面确认审核人员并将各个层面的审核要点设定下来,对现有的确认审核程序进行不断完善,在引入外部风险时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时发现设计中的潜在风险。在生产与检验过程中强化结合各个方面,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内容在2011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其明确的邀请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流程,为此要求药品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质量体系,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实施生产质量过程,如偏差管理、变更控制、风险评估等,在革新与发展过程中,帮助制药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充分保证体系质量。同时,对于一个药品企业而言,为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立足于各个字节,对药品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多加考虑,以此才能充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安全。

参考文献:

[1]吕磊,夏晓章.制药企业在GMP实施过程中所存问题 及其改进措施分析[J].化工管理,2019,(3):128-129.

[2]李志琴,叶兆清,万香玲, 等.制药企业在GMP实施过程中所存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分析[J].机电信息,2018,(32):15-19,51.

[3]李悦恒.制药企业在新版GMP实施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运用的探讨[J].糖尿病天地,2018,15(8):50-51.

[4]高嵘.GMP在我国制药企业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分析[J].中国市场,2017,(1):46-47.

[5]邹毅,林秀旎,吴生齐, 等.制药企业在2010版药品GMP实施过程中召回管理现状与常见问题分析[J].广东化工,2014,41(17):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