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标签 问题学生不是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去标签 问题学生不是问题

卓必萍

成都电子信息学校 610200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尤其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工作更是面临学生个性各有千秋,随时出现各种突发状况的难题。很多我们习惯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同学在中职学校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大难题,积极探索“问题学生”背后的问题、影响,找到个性问题的共性问题,认识到“去标签化”教育的重要性,发掘其中隐藏的科研课题价值更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挑战。

【关键词】去标签化;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共性问题;课题价值


在中职学校,如果是刚接触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可能会难以接受现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例如迟到、旷课、不做卫生、上课睡觉、下课打闹等等问题,平常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就已经让班主任焦头烂额,更别提如何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加之部分家长可能已经对孩子的学习不再抱有期待,强有力的家长后盾没有跟上学校的要求,仅凭学校一厢情愿要搞好教育,难度可想而知。面临这样尴尬的境地,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就不开展了吗?班主任工作就做不好了吗?遇见复杂的学生问题时,我们就能敷衍了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表现的确不尽人意,但在这个对人才要求多元化的信息化时代,任何人都有成功、成才的权利和潜力,关键是我们作为培育这一代专业化人才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对中职学生是否做到了全面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在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中,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换个角度看问题,看学生,探索“问题学生”背后的课题价值。

  1. 熟知同学的成长环境和个性需求

新生进校时或者老师刚接手一个班级时,我们常做的事情就是首先看看班上男女同学比例,了解班上同学的兴趣爱好、个人特点、曾经在校的学习情况、是否担任过班委干部以及生源地等等。在初次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我们艺术性的了解,那就是学生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不仅仅包含家住哪里,父母做什么工作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家庭的组成结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对他们有过什么样的关怀以及期待。

在全面掌握了学生的成长环境后,我们还必须清楚每个同学的个性需求。班级人员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变现出来的个性特点。比如男生较多的班级中的女同学跟女生较多的班级中的女同学在长期的班级文化影响下,性格都会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在日常工作处理中,我既要理解女同学的心思,也要掌握男同学的思想动态,与学生真诚沟通,用心交流。在班级宏观管理中,培养男同学的责任心,训练女同学的勇气。

  1. 找准契合点,实现全面沟通

当班主任掌握好班级同学所有基本信息及个性需求后,需要的就是在常规管理中,及时、长期地与学生、家长进行平等的、自由的交流。在沟通中,我们总能发现“问题学生”背后的病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如何获取并总结有用的信息才是全面沟通的重点。

  1. 与学生的沟通

要想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的发展轨迹,并且让他们愿意表露心扉与班主任交流,那两者之间的共同话题或者共同的关注点则是开启交流之门的钥匙。在我的工作过程中,我谈谈其中一例具有代表性的沟通过程。该同学姓刘,刚进校时就以一身奇装异服加上非主流的发型在我心中贴上了 “不好管”的标签。在校期间,上课除了体育课几乎都在睡觉,不做作业、迟到等已是家常便饭。私下多次交流无果,刘某依旧我行我素。事情发生转机是在一个周末下午返校的时候,他因为头发过长,发型不过关被拦在门口要求班主任去处理。我赶到时,为了给他个下马威就以学校对学生仪容仪表要求为由给家长打电话,让家长马上赶来学校接他出去剪头发。就在电话打完后,他居然站在校门口哭了起来!出于对学生关心的本能,我轻轻拉起他的手腕,带到了一边安静的地方轻声问到,我刚才的行为是不是让他觉得委屈。他这样说了一句,不要给我爸爸打电话,他根本就不关心我,他不会来接我的!我的第一直觉告诉我,家长与学生的关系极不融洽,这也是造成学生如今不信任、不接受他人的主要原因。

  1. 与家长的沟通

当我与学生有了正常的交流后,我请了学生的父亲到校进行一次全面的交流。从父亲那里,我听出了这样几个信息:第一,刘某在小学甚至初中前期成绩一直很好,后来慢慢成绩下滑;第二,以前家长教育他时他要么听,偶尔反抗几句,到后来演变成要么不听,要么直接离家外出;第三,他家有一个年长点的堂兄,成绩优异,已经考上了某某名牌大学,家长经常把堂兄作为刘某学习的比较对象和目标。获取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我觉得问题的症结找到了,那就是过高的期望、不恰当的沟通、盲目的比较、肤浅的关心对一个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的心灵带来的创伤。

通过长期的多方面的沟通,刘某的笑容多了,睡觉的时间少了,学习、运动的时间多了,家长对刘某的要求不再是非要考某某大学了,良好的沟通从此开始。

  1. 把问题当课题,发现问题背后的共性问题

发现了问题所在,那么下一步就是如何面对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困境。解决问题必须双管齐下,家长与学生都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同时要传递双方不可磨灭的亲情,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爱。

作为家长,应该本着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来对孩子的人生轨迹做一个快乐、积极的学生能够接受并会达到的要求和引导。在这样充满敌意与矛盾的环境中,学生不可能快乐成长。作为教师,更多的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用心发现并及时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勇敢面对自己心里的困惑,在学生的是非观、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明晰的情况下,教师的正确引导、积极评价、平等的交流、耐心关怀则成了帮助学生走出情绪困区的关键。

作为班主任,必须学会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全面的成长档案,这个档案不仅要记录学生在校的种种表现,还要记录与学生沟通、与家长交流后的短期内学生状态的变化。除了形成纸质的档案外,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将学生的行为特征、心理状态等掌握的情况牢记于心,这样才能及时找到正确的与学生沟通的渠道。这些记录在册的与铭记在心的学生档案就是一个鲜活的科研课题。沟通渠道的闭塞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问题也是多种多样,但其背后一定有部分相同的原因,遇见“问题学生”绝不是一味的逃避,听之任之,不问不管,而是把积极看待自己的工作,把这些问题当成科研课题,研究问题背后的共性问题,你会发现很多同学表面的叛逆都是有相同的解决办法。比如平常话很多或者很活跃的人,他在家人面前也一定是快乐的,家庭的成长环境一定是和谐、平等的;平时不苟言笑,羞于表达自己想法,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那他们在家也会很宅,不愿与家长交流。如果我们耐心发现,及时总结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难题,把每一个学生问题都当一个课题来研究,那会发现我们的工作每天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当你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后,一定会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

在平常的班主任工作中,为每个同学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记录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同时舍得花时间与精力同家长沟通记录有用的信息,那你的工作过程就是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而学生愉悦学习、健康、阳光、快乐生活的结果就是你课题结题的标准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

  2.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漓江出版社,2008.5

  3. 李镇西,李镇西教育名言,李镇西微博,2012.7

  4. 姜晓敏,《人际沟通与礼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