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饮器皿的传承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2

中药泡饮器皿的传承与创新

苏铁锋 苏钟毓 赵江超 范盼盼

保定科元不锈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073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药泡饮器皿的安全性、方法、中草药成分溶出的不足进行研究,提出了新一代中药泡饮器皿,此器皿能够便捷持续让温度较高的水长时间浸泡中草药,从而使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到水中形成浓度较高的中草药汁液,用于日常饮用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泡饮 器皿 传承 创新

【引言】“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热议的焦点,应当如何解决?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认为:社会快速老龄化的压力越来越重,我国基本卫生保健体系实际上只能是“小成本服务大卫生”,必须着力减少疾病发生,以“让国民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少生大病”为追求。

中医药的核心就是“治未病”,特点是“简、便、效、廉”。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医疗卫生资源,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领域都有独特的应用价值。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实验验证,成功研发出的现代中药泡饮器皿,填补了中医药器具的一个空白,使中药日常使用更安全、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一、研发背景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疾病的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人类更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不是整日于疾病斗争。这就凸显了中医药的重要作用。

中药作为一种纯天然植物药,被中国人使用了几千年,由于大多数中草药具有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国人也越来越倾向于中草药的长期日常服用,达到预防疾病,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可在家中自己煎制中药,费事费力,阻碍了许多人对中药这种纯天然制剂的使用。直接购买中药成品,由于其是药品,剂量较大,不适合家庭日常养生进补使用。

祖国传统医学本身就有中药泡饮之说。其渊源可追溯到东汉时期,中药材通过单味、组方的形式泡饮,完全可以能够达到治疗、养生、保健的作用。只是由于传统中药泡饮器皿保温性能差的先天不足导致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能完全溶出,使中药泡饮这种天然、健康的养生保健方式被人们所忽略。

二、研发目的

中草药泡饮就是通过使用持续温度较高的水浸泡中草药,使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到水中的过程。

中草药泡饮的温度、时间、器皿、方法是否适当,对疗效有很大关系。、泡饮水高温持续时间短、泡饮水温低、泡制时间短、密封性差,都会导致药物的有效成分泡不出来或挥发,从而严重影响治药效;泡制时间过长,会使有效成分(例如挥发性成分)遭到破坏或丢失。

针对传统的中药泡饮器皿不足,我们提出中药泡饮器皿的研发与创新应遵循以下标准:

1、器皿应当具备安全、无毒的特性。

2、器皿不应当与各类中药材产生电解及化学反应。

3、器皿应具备热效时间长的特点,实验证明,在40℃以下的水中浸泡药材,只会使药材组织膨大,并不会使药材中有明确疗效作用的成分浸出。

4、器皿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如果泡饮中药不加盖密封,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药物疗效。密封后所泡出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易随水蒸气挥发掉,可以充分的保留中药材的有效成分。

5、由于使用中药泡饮专用器皿泡饮的水不是沸水、千滚水,水分子团小,温度较高,对药材细胞壁的渗透性良好,更有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味道、口感也要较煎制的好,更可以有效杜绝中药煎制过火使药材失效的问题。

6、可选择能够制造磁化水、小分子团水等有确切功能的水的中药泡饮专用器皿,其对药材的成分溶出具有促进作用。

三、研发原理

由中药泡饮器皿标准可知,它应具备安全、无毒,材料化学性能稳定,热效时间久,密封性好的性能。

不锈钢保温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中国河北开元问世以来,就以其保温性能好、易携带、耐磕摔、寿命长的特点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了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日常用品,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些注重生活品质、身体健康的高端人群开始使用不锈钢保温杯泡中药材日常饮用,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2017年“人到中年不得已 保温杯里泡枸杞”这个梗火遍全网,一时掀起了全国人民用保温杯泡饮中药材的热潮,殊不知保温杯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不锈钢保温杯使用的材料是不锈钢,不锈钢材料在与水接触过程中会造成不锈钢材料中金属成份的溶出,尤其是高温水会加速金属成份溶出,这些金属成份与中药材成份会形成极其复杂的电解或化学反应,轻者降低药效,严重的还会产生有毒物质。

中药传统的熬煮器皿所用的材料是天然的陶瓷材料,由陶瓷材料的特性可知其安全无毒、化学性质稳定。但应用在中药泡饮领域有保温效果差、密封性差的缺点。导致中药材成份不容易被泡出和中药材成份在泡制过程中挥发的结果。所以不适宜作为中药泡饮器皿使用。

基于上述两种中药泡饮器皿的各自优缺点,在安全无毒、高效溶出、简便日常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了使用高真空不锈钢保温容器为载体,在器皿内部金属与水和中药材接触部位通过涂覆陶瓷材料这种方法,达到隔绝金属与水和中药材接触的目的。

金属材料选用符合GB4806.9-2016的304不锈钢材料,陶瓷材料选用符合GB4608.4-2016的陶瓷原料制备的纳米级陶瓷材料。通过高速射流、高温制备工艺获得新一代的中药泡饮器皿。

通过检测报告和实验测试,该器皿完全符合中药泡饮器皿的要求。

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测结果报告显示铅、镉、铬、镍、砷均是未检出状态。依据GB/T29606-2013检测器皿的保温性能和密封性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四、、中药泡饮养生的方法

1.选对药材

药茶和中药日常泡饮是中医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在“治未病”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常养生保健的药材要选用国家药典公布的“药食同源”并可供长期服用而无副作用的药材,

2.选对器具

现代中药泡饮器皿,是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中药泡饮器皿接近中药煎药机和专业中药提取设备水准,充分溶出药物有效成分;将中药的水浸提取工艺家庭化、日常化。通过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鉴定,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能与中药成分产生化学反应的重金属物质。

3.正确的使用方法

泡饮时间: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是治病的关键,根据各类药剂的不同特点应有不同时间,可最大限度地泡出有效成成分和保留有效成分。初泡泡5—10min。二泡10—20min。三、四泡可达30min—50min这样可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如药量大可适当增加3、5分钟,如小可缩短一点,泡饮时间太长,药的味道较受影响,更由于药汁浓厚,影响水分子对细胞壁的渗透性。

泡饮次数:一般药物泡饮可饮用3—4次,补益药或质地坚硬的药物可饮用4—6次。对泡饮次数的研究大体一致,一泡有效成分浸出率大约为30%左右,二泡有效成分浸出率大约为40%~50%左右,两次合并可得70%~80%。而三泡、四泡有效成分浸出率大约仅占20%左右。

结语: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这款中药泡饮器皿完全具备安全、无毒,材料化学性能稳定,热效时间久,密封性好的性能。具有体积小、易携带、耐磕摔,保温好的特点,符合中医药“治未病”的核心理念,符合卫生部提出的中医药使用“简、便、效、廉”的方针,符合现代健康需求的发展趋势,符合普通消费者日常中药泡饮使用,尤其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秀英,从江,刘玉爱.中药煎服方法浅谈[J].齐鲁医学杂志,2004,19(2):101.

  2. 徐央丽.中药煎煮基本原则及操作规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624.

  3. 孙长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性能及应用(上)[J].化工设备设计,1999,36(6):38-44.

  4. 杨世平.陶瓷材料的进展与应用[J].机械工程材料,198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