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运动教学,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2

强化运动教学,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郦阳先

温岭市第二中学 浙江省台州市 317500

摘要:运动活动的开展对人体的健康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增强人类的身体体质,培养人养成坚韧不拔的运动品质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人类的心理健康进而帮助我们塑造一个足够强大的内心。本文重点研究强化运动就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详细论述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主要有运动可以调节情绪运动可以培养个人意志,运动可以促成科学认知这三项内容。第2部分详细阐述通过开展运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策略主要包括增强学生体质,塑造运动品格和培养团队意识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运动;心理健康;体育教师

一、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拥有非常复杂且重要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运动可以调节情绪

一定的体育运动可以和个人的情绪产生密切联系,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存在一些人情绪特别低落或冲动的时候把选择高强度的运动当作发泄的重要方式,其实这种做法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运动之所以能够达到调节情绪的最终目的主要是因为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者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活动带来的娱乐感和满足感,而这种娱乐感和满足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而这一物质的释放可以让人类充分感受到心中愉悦的基本形式,尤其是那些自己非常钟爱运动的体育运动专业人士,或者对这一行有着极高要求的从业人员从具体的运动形式中收获乐趣,振奋精神,从而保障自身维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所以我们经常说:运动使人快乐,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

2.运动可以培养个人意志

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第二层比较重要的关系就是可以培养个人的意志和品质。这一点也是最好的一项内容,主要也是考虑从运动这一项目本身着手。运动的过程会伴随着严重的体力消耗所以你也会给运动主题本身带来巨大的疲劳感,而且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身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致使身体肌肉中氧气的消耗骤然增加,而此时主题很可能会因为氧气供应缺乏足够力度而出现疲劳喘气的现象,而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会给运动者主体带来巨大的负担,但是运动员为了完成自己的运动目标往往会选择坚持下去,所以从这种角度上来说运动可以培养个人的意志。我们以最为常见的运动形式长跑为例,在长跑中最为典型的马拉松比赛,参与者需要跑完数公里乃至10数公里的路程,这对他们本身来说是一项巨大的体能消耗,甚至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说运动技巧的重要性远远低于运动意志。因为在高明的运动技巧也要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体能的消耗,况且十数公里的总路程的确真的很长,在人身体各项传达出疲劳的信息后,运动者正是在大脑神经发出的一定要完成跑步项目的指令的指示下最终完成所有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运动者本身的个人品质和精神韧性会得到非常充分的强化与锻炼,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伟大的体育精神,而这也是体育这个行业本身所具有的伟大魅力所在。

3.运动可以促成科学的认知

运动活动的开展对我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是非常有帮助的,而这种科学的认知主要包括运动可以提升人的注意力和减缓人的认知衰退能力这两个方面。首先是运动可以提升人的注意力,除了增强记忆以外,锻炼还可以帮助提升注意力。最好的科学证明来自于对学生的测试,但是其原理却适用于所有人。20分钟的有氧锻炼提升了德国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美国的一项随机控制实验也得到同样结果。孩子们的执行控制力得到改善,他们可以更好地避免分神,执行多重任务,更好地控制并管理大脑中的信息。例如最为典型的足球运动中的颠球项目就是很好的通过运动提升人的注意力的优质途径,在颠球过程中为了确保球不会被踢飞,运动员必须保持在一个非常专注的程度内。其次是运动可以减缓人的认知衰退能力。关于保持身体健康可以在年龄增长的情况下保持大脑健康的证据非常具有说服力。最具体的是有氧适能和认知保护之间的关联。每周3次30至45分钟的健步走,可以抵御脑力磨损,并延迟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所以经常锻炼非常划得来的。提升平衡、协调和敏捷的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大脑结构和认知功能有明确的影响。每周2次的举重运动对神经具有明显的作用。跳舞也可以对衰老的大脑起到修复作用。每周一小时的跳舞,持续6个月,并不能对老年人的有氧工作能力起到什么作用,但是身体和社交的刺激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研究人员仍然在寻找体育运动对大脑如此有益的原因。推测的原因包括:增加大脑血液流量,荷尔蒙增加,大脑网络血管扩张。还有可能是运动刺激产生了新的神经元。目前,很少有人相信这会在成年人的大脑中发生。

二、借力运动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

充分认识到运动行为的开展对人的心理健康拥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后,我们更要注重通过开展运动的方式,达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针对此部分的工作,本文提出了3点建议:

1.增强学生体质,树立自信

通过开展运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当下阶段我们对于学生群体的关注力度是相对不足的,准确来说对学生群体的关注缺乏全面性。当下阶段的学校教育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家长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以来都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心思,但与此同时也给学生本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长时间沉迷于书本阅读和学习造成的视力衰退,为了保障学生有足够的营养最终导致他们因为营养过剩而引发肥胖问题等等这一系列的负面作用都会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并引发系列的心理问题,在开展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自身存在的问题(如近视和肥胖等)受到来自其他学生的嘲笑进而导致自卑心理。但是通过开展运动的形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学生运动量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身体体质条件,例如要求学生做一些眼保健操逐渐改善他们的视力水平,帮助他们最终摘掉眼镜,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长跑和短跑增加他们的运动量,从而逐步提升他们的身体体质,达到减肥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做好沟通工作让学生真正明白,就是增加他们的运动量的最终目的完全是为了学生考虑,也只有当学生充分理解了教师的良苦用心,才会有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运动中去,这也有利于减少教师开展体育运动教学工作的阻力。

2.塑造运动品格,提升修养

心理健康另外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运动品质的培养,一个人的运动品格也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外在体现形式之一。拥有良好运动品格的人其内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处于优等水平,而运动品质低下的人,从某种程度上也能映射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问题。例如班级内部分学生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不会考虑帮助其他同学自己的团队伙伴,这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这部分学生功利色彩浓郁,但有一定的自私意味。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运动的基本方式塑造学生形成优质的运动品格,提升个人修养。例如教师在正式开展运动之前就要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而哪些行为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只有帮助学生明确了这些标准才能更好地让他们在开展运动的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除了做到这一点,当正式开展运动时教师也要观察全班学生的实施行为,每次运动结束后就是也要认真开展总结地上学生作出公示。例如组织一次长跑,某位同学在跑步过程中不幸摔倒而他身边的同学为了取得理想的跑步成绩忽视对这名同学的帮助,教师在跑步结束后就要向全班学生传达“互助第一,比赛第二”的基本理念,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和思想,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团队意识,团结奉献

通过运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因为在众多的体育活动中有很多项目需要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共同朝着相同的目标和一致的方向去努力。例如篮球运动和足球运动便是最好的证明,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的学生更会明白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一基本原则,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冲突时这些学生也会毫不犹豫选择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团体利益。而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运动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奉献的良好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在全班范围内组织一次篮球比赛,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每支队伍的5名成员都必须要各司其职,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整个团体服务。当看到队友出现更合适的投篮机会时,持有者要毫不犹豫地把球传到他的手中,不要过度坚持“个人英雄主义”而忽视其他队友的感受。而同样地,作为替补队员也要为整支队伍的最终胜利牺牲个人利益,根据实际情况把自己的总上场时间缩短一部分留给那些在球场上表现更好的队友。只有实现了队伍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学生团的意识的培养和团结奉献优秀品质的养成,对促进其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良好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语

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行为给运动者本身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体质条件的改善更是心理健康状况的良好发展。正确认识运动行为给人带来的巨大收益,并加强对运动教学的研究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运动教学方法,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一名体育教师都要把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研究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沛舒.把握现代教育理念强化户外运动课程教学[J].科技展望,2014(18):62.

[2]崔恒军.激发运动潜能与强化运动技能的教学策略[J].成功(教育),2011(14):168.

[3]徐慧,周远宏.重视实验探究 强化理解能力 逐步培养核心素养——以布朗运动教学片段为例[J].物理通报,2020(05):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