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游戏,“润物细无声”——浅议幼儿教育中游戏作用的发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2

快乐游戏,“ 润物细无声”—— 浅议幼儿教育中游戏作用的发挥

夏芳

诏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福建漳州 363500

摘要:幼儿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阶段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游戏除了满足幼儿爱玩的天性之外,还富有趣味性和综合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心理和品质的全面发展。本文着重阐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探究,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全面发展;策略探究

一、引言

幼儿阶段是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儿童的各项机能都在快速发展,游戏符合儿童成长发育的特点,也是最适合儿童阶段的教育方式,游戏教学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游戏不仅能帮助幼儿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各方面的感知能力,还能使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教育者要重视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学中的作用。

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一)促进儿童认知结构的养成

游戏的过程,是幼儿走出自己的世界,去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亲近社会的一个过程。幼儿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学习某项事物操作的技巧,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儿童认知结构养成。比如在一堆玩具中找到红色、蓝色和黄色的三种颜色的积木块,小朋友们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找得最多,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要学会分辨不同积木块的形状和颜色,还要学会观察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木块,锻炼幼儿的竞争意识,增强幼儿感官能力。

(二)培养幼儿良好品德

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儿童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去完成某项任务,比如在玩拍手游戏时,老师要把学生分成两两一组练习,你拍一我拍一,双方共同交流,积极配合,能够锻炼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三)促进幼儿情感养成

玩游戏的过程是竞争的过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胜利但也会面临失败。比如在进行跳格子、跳绳比赛时,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运动能力发育有差别,难免有些小朋友在运动中表现得比较有优势,获胜的儿童心里是非常高兴的,失败的儿童心里就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负面情绪,有挫折感,但是又想在下一次比赛中再次获胜。幼儿复杂的情绪心理活动促进幼儿的情感养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都要及时地给儿童积极正向的引导,促进幼儿养成积极自信的良好品德,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1]

三、游戏运用于幼儿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游戏的设定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幼儿游戏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每个游戏锻炼的技能也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儿童的成长特点和认知阶段来设定不同的游戏形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把握教学重点,做到有目的和有计划。对于2-4岁的儿童,老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进行一些找颜色、拼积木、老鹰捉小鸡等游戏,让儿童对事物之间建立起基本的联系;4-6岁的儿童已经有一些基础的认知能力,这个时候老师就要着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五指歌、讲故事、小小守门员等游戏,也可以采用分组交流的模式,锻炼儿童的配合协作能力。[2]

(二)游戏中老师要加强引导,配合儿童进行游戏

幼儿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不管是认知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不成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幼儿游戏能够锻炼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些学生在某一方面能力表现得很突出,但是在其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并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比如在进行“怎样叫”的课堂游戏时,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平时注重观察小动物的叫声,并且能够自己去用发音表达出来,老师先提前准备好动物的卡片,老师随便拿出一张小狗的卡片,学生就要说出“汪汪汪”,抽到小猫咪的话学生就要说“喵喵喵”,虽然是简单的游戏,学生的表现还是差别很大的。有的同学对动物的叫声答不上来,说明同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差,在平时要多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有的同学不仅知道动物的叫声还能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得还特别好,那就要对该学生提出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在游戏中与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教师作为学生在知识道路上的领路人,一定要充分扮演好这个角色,积极发挥正确引导的作用。我们要将教学引导和主动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树立好自己的角色,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多去换位思考,对幼儿进行鼓励教育,多对他们说:你很棒、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好的等等这一系列赞扬的话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在玩小小守门员游戏时,可以选出一个同学当裁判,老师可以作为一名队员参与到游戏中,扮演守门员时老师可以适当蹲下来跟学生们保持一个水平高度,学生当作另一方的球队员,共同进行游戏,游戏结束后,裁判对比赛结果进行宣布,输了的一方有个小惩罚,赢了的一方则奖励小红花。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能有效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感。

(四)举办亲子游戏活动,拉近父母和儿童距离

对于幼儿的培养,老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父母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父母和老师共同协作,才能有效促进幼儿成长发育。其次,针对儿童的个人情况,老师也要和家长进行详细的沟通交流,制定可实施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去认真履行,做到家教一体化,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比如定期开展亲子游戏活动,老师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春天的颜色绘画活动,儿童画是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形式,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辅助儿童进行绘画创作,加强父母和儿童之间的联系,创作完成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上台去展示他们的画作,并且用语言去表达他们所创作的内容,也是有利于帮助家园互动的方式,同时也给小朋友提供了更多的舞台展现机会,有利于孩子成长发育。

结论:将游戏与幼儿教学相结合,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教育者在设计游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应当合理运用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各方面能力,为幼儿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的成长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老师和父母要相互配合,积极沟通,共同探讨儿童现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加强练习,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明霞.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

[2] 李慧.寓教于乐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幼儿教育研究.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