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纸术看中西方文化交流传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2
/ 2

从造纸术看中西方文化交流传播

杨金赫

鞍山市第一中学 辽宁鞍山 114000

摘要: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对记录、传播和传承人类文明起到重要的作用。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造纸术不仅仅是一项科学技术,更是联系中西方文化,促进世界各国文化沟通、交流的纽带。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传播的有力见证。因此,本文就从造纸术看起,探究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关键词:造纸术;中西方文化;传播

引言

在中国文明史上,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成就,虽然在中华民族文化贡献话语中造纸术作为四大发明之一得到表述,但是关于造纸术的相关研究,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并在文化研究中长期被搁置。如今造纸产业虽然十分发达,但是仍然无法取代传统造纸,尤其是当前工业化造纸面临环境和生态的质疑,传统的造纸术在可持续法发展理念之下得到新的提示。现阶段,在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当认识到造纸术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作用。

一、造纸术的起源与发展

造纸术起源于汉代,发展到东晋时期完全取代传统的木简和帛等材料。到了唐代,人们已经可以熟练地掌握填粉和染色等造纸技术,这一时期最具有革命性的突破是“竹纸”,它的出现使得纸的物理性能提高。宋元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设备,利用水的驱动力进行打浆,使得纸张的品质和厚度、密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经历了明清时期的集大成时期,传统的造纸体系有了很大的完善,选取传统的破布、渔网,采用麻、棉花、树皮、芦苇等原料,降低纸张的制作成本,一直到20世纪末期,这些材料才被造纸工业广泛应用。而造纸术传播到西方过是在公元105年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便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主要是沿着印度、中亚、阿拉伯、叙利亚、欧洲、美洲的路线进行迅速传播,传入欧洲的时期为12世纪,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人封闭造纸术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

根据相关考证,12世纪阿拉伯人才将唐代的麻纸传入到欧洲,此后,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陆续应用造纸术,根据作家法兰克福出版的《百职书》就可以窥探到当时欧洲使用的造纸技术与我国传统的造纸术基本相同。到了16世纪,欧洲传统的羊皮纸已经完全取代,并在社会当中国广泛应用,并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为欧洲文艺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而造纸术究竟是何时传入西方?原来是在唐朝时期,唐军大败,许多造纸工匠被阿拉伯人俘虏,这些工匠流落到西方,也就将造纸术传播了下去。后来阿拉伯人学会造纸技术并传入到欧洲等各个国家,正是由于造纸术的传播,成本低廉的纸张代替了西方昂贵的牛皮纸和羊皮纸,加速欧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造纸术的西传使得欧洲人民从堕落中被拯救,纸张作为人们对自由平等向往的载体,加快了教育的发展和欧洲人民思想的解放,并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到来。

二、造纸术是联系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纽带

作为我国伟大的发明之一,造纸术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唐代初期,玄奘西行到因素,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中,他带着纸张和书籍、经文等西行,一路上学习了许多语言,在返回途中也带回了大量的佛经,为传播宗教和以纸张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谱写了新篇章。此外,是旅行家马可波罗,其旅行到中国,并在此居住了20多年,对于当时的中国文化和风俗有着丰富的了解,并将写成一本书,也就是后来闻名中外的《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回到意大利,意大利人通过这本《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更加了解,提高了西方人对中国的敬畏之心。同时,西方人还学习到我们的农耕技术。在清朝末期,腐朽的封建统治之下,我国国门封闭,导致我国落后于西方国家。在殖民者的扩张政策之下,西方列强使用先进的武器打开中国的国门,西方传教士将西方科技和纸质书籍传入中国,其中包括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当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有志之士通过学习西方书籍和对社会的认知,发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对于后来的民族自立自强多多少少起到了奠定作用。如果造纸术向西方过的传播,希望国家就不会有造纸技术,也就不可能了解我国的文化,那么我国也不可能学习到西方先进的文化,更不会有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因此,我们说,造纸术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和“桥梁”。

三、造纸术对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影响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事实上就是一种联系,就像是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大树要想枝繁叶茂必须扎根于土地。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就是天空与小鸟、大树与土地一样。其中,造纸术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中西方文化沟通和交流,加快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效率。在西方国家和中国还没有掌握造纸术之前,对外交流的方式大多是使者口述或者是使用竹简、布帛等,不仅携带不便,而且不易保存,使得中外在文化的传播上极其不便,效率不高。但是在发明造纸术以及造纸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之后,打开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天地。这种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是简单地依靠口述,而是依靠纸质书籍,这种方式便于存储和携带。因此,我国大量的书籍流出,西方大量的书籍流入,充分保证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推动西方先进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加快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此外,造纸术传入西方之后,一些西方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可以将自己的人权思想记录下来,并通过书籍和绘画的方式表达思想,从而充分凸显对自由和人权的向往。造纸术的外传,使得西方国家有充分地条件了解中国,并以纸张、书籍为载体推广资本主义。于是西方各个国家可以在18世纪和19世纪领先于世界,这样西方列强才有实力侵占其他国家。众所周知,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无法估计的建设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腐朽的封建统治根基被动摇,封建制解体,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速度加快,为后期我国的社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直接导致人们的思想发生巨大的变化。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造纸术作为教育载体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国家的艺术家通过写作和绘画表达思想情感,比如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通过纸张抨击中世纪黑暗的封建统治,并表达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近现代的中国,比如鲁迅、巴金、钱钟书等文学大家通过纸笔抨击时事,勾勒新生活的篇章。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造纸术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着十分深远和宽广的影响,使得造纸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留下痕迹。就造纸术本身来说,它不仅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该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传播的“桥梁”,其提高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于各个国家和人民而言是一小步,但是对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一大步。我们应当看到造纸术对于全世界的贡献,重视和传承造纸术文化,从而将其继续发扬下去,时刻铭记于心,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冯璐.缔造阿拉伯黄金时期 推动欧洲宗教改革 造纸术走向世界:一场遭遇战引发的蝴蝶效应[J].国家人文历史,2020(19):48-54.

[2]黄婷.造纸术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初探[J].新闻前哨,2020(02):89-90.

[3]万安伦,周杨,翟钦奇.试论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与欧洲文艺复兴之关系[J].教育传媒研究,2020(01):34-39.

[4]王梅,杨美君.中国印刷术对“一带一路”文化圈的影响与流变[J].出版广角,2019(24):85-87.

[5]万安伦,王剑飞,杜建君.中国造纸术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节点、路径及逻辑探源[J].现代出版,2018(06):72-77.

[6]穆卫宾.中国造纸术的传播与《古兰经》印刷[J].中国穆斯林,2018(04):57-59.

[7]王春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J].湖北造纸,2014(0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