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运用与意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3

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运用与意境研究

蒋秀英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城东路小学校,四川南充 637800

摘要: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每一种语言的发展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积累,而汉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至今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发展历程,这也赋予了汉语言文学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气息,文学的表达离不开具体的语言形式。深入了解语言意境的形成过程,明确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具体应用情境,提高语言意境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运用;意境

引言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能否准确理解他人的意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关键要看语言的应用水平。而汉语言文学作为语言的具现化形式深受各阶层、各年龄群体的喜爱,不但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显著提高了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使得汉语言文学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在信息时代下其传播途径愈发宽泛,创造的价值也更为可观。为了促进汉语言文学的良好发展,必须规范语言的应用,挖掘语言的内涵,给读者创设独特的意境,将他们带领到奇妙无穷的语言文化空间中,使之深刻感悟汉语言的精髓,那么我国的传统文化就将免于走向没落,在汉语言文化的熏陶之下国民素质将会随之增强,中华民族的崛起也将不再是梦想。

1分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应用及意境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越来越密切,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愈发频繁,使得我国的汉语言文化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的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书面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的规范与统一。汉语言文学就是对汉语言的运用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而汉语语言就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涵盖着深厚的知识与内涵。在汉语言文学中,很多汉语语言有很多都是一词多义,因而在学习与利用汉语语言时容易存在困难。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应用及意境的分析需要将汉语语言放置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分析,对其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进行充分考虑,这样能够最大化的减少或者消除误会或者歧义的产生,从而寻找出最佳的语境。通过对语言的充分分析,能够将汉语语言的独特性凸显出来,还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掌握汉语语言的应用方式或者方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与和谐。与此同时,汉语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阅读等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承载着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加强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够对汉语语言的更好应用以及意境的塑造非常有利。通过深入的鉴赏和分析多种类的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巩固语言知识,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准确、灵活的运用汉语语言。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优美语言的深刻理解,能够推动语言生命力得到有效增强,增强人们对博大精深汉语的理解,增强人们应用汉语语言的能力与水平。

2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应用现存问题

2.1语言文字丢失现象严重

各类智能化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而人们的内心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变得浮躁起来。尤其是电子书产品在日常中的广泛应用,致使大部分的居民很难静下心来进行纸质版书籍的阅读。各类社交软件的频发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也使得书信和时间一起成为了回忆。这些现象共同造就的结果就是人们动手写字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因此提笔忘字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种常态。而如果人们对这些现象置之不理,任由其在生活中肆虐,便会使优秀的汉语言文化和书法文化逐渐被世人所淡忘,最终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人们已经逐步开始认识到了汉语言文化以及其他优秀文化的重要价值,“重拾纸笔”的优良作风也开始逐渐普及。

2.2外来文化的冲击,忽视了本民族的文化

今天,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势头强劲,今年的发展趋势大大吸引外资,推动中国的农业,工业,服务等众多行业的改革开放。因此,在吸引外国资金来源的同时,本民族的文化也受到冲击和影响。少量的人们盲目的追求比自己国家的节日气氛更强,被忽视,以庆祝西方节日,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很多方面中国古代汉语和文学研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3网络语言的冲击

首先,网络语言具有侵蚀性。由于网络的便捷性、虚拟性和广泛性等方面的特征,加上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其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够全面,甚至存在曲解。在文字使用的过程中,不乏对汉语言文字深入挖掘的新利用,同时也存在恶意的表达方式,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汉语言文字的底蕴,不利于对汉语言文字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华文化的宣传。其次,汉语言文字借助网络信息的传播带有一定的碎片化,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持久的效果;同时由于文字的传播大部分被互联网所代替,电脑和手机输入法为人们带来了书写便利,人们对汉字的书写规范意识比较淡薄,经常会出现“提笔忘字”的困境,或者在书写时错字频出。此外,在世界多元化趋势的深入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更加紧密,使得汉语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西化”的情况,除了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之外,还将英文字母渗透到了中文里,这种现象虽然是对汉语的丰富,但在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以凸显汉语的内涵和精髓。

3提高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及意境分析的有效对策

3.1注意词语的积累,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人类的交际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而语言的表达离不开词语的运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词语的积累,任何创作都只是无源之水。词语的积累可以通过朗读的形式来得到巩固和扩大,因为朗读能够多角度地调动我们的大脑记忆细胞,把词语的学习从视觉转向了听觉,增强记忆的效果,而且朗读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对优秀作品的朗读不仅能扩大词汇量,也能从中学习前人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在教学中,朗读的形式也可灵活处理,如单个、分组、分角色朗读,也可相同内容让不同的同学轮换朗读,读完以后大家可以交流对朗读内容的看法,也可以让同学模仿朗读的语句结构进行仿写,锻炼对词语和语句的运用能力。

3.2规范汉语言文学教学,推动汉语的传播

网络语言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幽默生动性更易于为广大网民所接受。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语言对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也要善于借用网络语言的优势和特点,吸收网络语言的精华,使汉语的表达更丰富。对于网络语言中的糟粕部分要摒弃,注意扬长避短,确保汉语言文学不会受到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规范传统的汉语尽量少使用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是我国的,也是世界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时要具有全球视野,要走出国门,使汉语言文化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充分展现我国文明古国的形象。因此在推动汉语言文学传播、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传统汉语文化的优势,吸引更多人学习汉语言。

3.3加强文字的创新设计,推动汉语言文字传播

当代语言研究者为推动汉语言文字的快速传播,对汉语言文字的创新设计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通过对汉语言文字的设计流程优化,可充分发掘汉语言文字中的艺术内涵。依据“迭代开发”的原则,对于一些固定性的项目,研究者可通过初版设计及实际测试等方式,对新成果予以试验,若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则可以将其用于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在我国汉语言文字的不断研究与创新中,当代语言研究者可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动态的文字创新,凸显出汉语言文字的时代性特征。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当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因而在新时代中,对于汉语言文字的研究与创新也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民族文化的形式。开展汉语言文字的艺术创新设计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对这一过程进行适当的创新,则会对汉语言文字的发展起到助益作用。

3.4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力度,传承和发扬汉语言文字

所有的文化几乎都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所以为了使汉语言文学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就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对它的重视力度。例如社区可以定期举行以学习和弘扬汉语言文学作品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社区的负责人可以提前在网上发表报名信息以及参赛要点,然后社区居民可以通过书法展示、有效文学作品评析、优秀诗歌写作等方式参加比赛,比赛结束之后由网络投票的方式进行公平、公正、公开地评比。最后社区负责人再根据比赛结果对排名靠前者给予一定口头赞扬和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社区居民学习和发扬汉语言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3.5注重经典,强化我国古代汉语言文学教育

今天的全球化对信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如中国语言和文学作为我们文学的经典,其中包括古代生活的真理和哲学。古典文学是文化的基础,因为我们中华文明的辉煌发展源泉是中国古典语言和文学的重要积累,也是我们文化遗产的障碍。因此,为了引导现代生活的方向,古典文学在新时代隐藏了深层哲学,重新获得了中国经典,加强了我国古代汉语言文学的广告和教育,必须在中国语言文学中崭露头角。中国古典诗歌和诗歌都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历史和本质的见证。许多对中国和汉语言文化的理解都了解中国语言,并再次感受到了解真正意义的生涩,这种想法是极端的,但这是错误的。为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良性发展,从教育领域入手,加强中国文学知识的教训,保证汉语言文学的继承和发展,逐步改变中国语言文学意识,必须充分借鉴西方教育文献的经验,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加强中国古典文化教育的继承,用中文促进文学的健康发展。

3.6强化对文学作品内涵,增加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在科学、合理的应用汉语语言时,要重视语言应用者的内在感受,积极的强化对文学作品内涵和情感的深入理解与体会,在语言应用与交流上建立一座有效沟通的桥梁,这样读者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时,不至于咬文嚼字,鞥能够更好地透过文字来挖掘其背后的内在涵义,感悟文学作品者人物的情感、氛围和意境,从而加深人们对于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认知与了解,增强人们应用汉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更加准确地运用汉语语句或者词语来进行清晰的表达。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提高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应用和意境的分析能力,重视经典诗篇、小说片段等的背诵与深刻理解,能够有效的增强人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得人们更好地体会到我国汉语语言文字的美。通过持续的阅读与背诵,能够增强人们对语言应用与意境的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汉语语言来进行高效的沟通与表达。

3.7增加阅读量,提高语言意境分析能力

提高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意境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要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开阔了视野,获取了更多的文学知识,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中意境之美。在阅读中,要注意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阅读方式的选择也可以根据阅读的内容来确定,而读什么样的书,我认为首先应该是优秀的历史文化典籍,这类书籍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其次应该读一些在某一学科领域中的一流代表作,熟读这些著作,可以帮助我们领略学科的全貌,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在阅读时,还应该重视做阅读笔记和摘抄,这样做既可以起到对文章的总结和归纳的作用,又可以有效节省我们的阅读时间。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中关于语言的应用和意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只有充分认识到语言的功能和语言意境的创设意义,加强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研究,才能保证自身文学修养、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协同发展,在社会上立足。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意识,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田双龙.汉语言文学中对语言的应用意境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09):35-36.

[2]于洁.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及意境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0):111-112.

[3]曾小凌.初探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J].国际公关,2019(04):171.

[4]孟佳琦.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及意境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36):158.

[5]周春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解析[J].智库时代,2018(31):253-254.

[6]李树茂.试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7):72+74.

[7]关婧.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解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8,27(01):164-165.

[8]李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研究[J].汉字文化,2017(23):43-44.

[9]陈昭羽.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J].农家参谋,2017(22):162.

[10]张新凤.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的研究与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7,38(05):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