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玉米种植试验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旱作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玉米种植试验分析

马成龙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科学技术协会 810900

摘要利用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可以发挥膜垄的集水作用,改善降雨分布状态,在种植沟中集中降雨,高效利用降雨资源。利用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可以使土壤贮水量因此提高,保障玉米整体产量。本文分析了旱作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玉米种植实验,充分发挥出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的作用,促进玉米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旱作;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玉米种植;试验

在干旱地区耕作农作物的过程中,通常是利用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种植技术和地表覆盖种植技术,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分。研发人员不断研究,结合利用农田沟垄微型集雨技术和地表覆盖技术,可以改善农作物缺水的问题,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本实验在干旱地区开展,当地年降水量为255mm,通常是在夏季分布大部分的降水,年平均温度达我8℃,其中最低温度为-15℃,最低温度出现在一月份。年最高温度为28℃,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份。总蒸发量为1876mm,日照时数的平均值是2787小时,土壤材质主要是灰钙土。1】

在试验初期阶段,工作人员在试验地中修剪平行沟垄,通常在垄上设置集水区,在表层覆盖塑料地膜,在沟内种植玉米,控制沟和垄的间距为0.6m,控制垄的高度为0.5m,二者坡角为40°,在沟内部种植玉米,控制玉米苗的间距为0.25m。在实验中具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在沟中覆盖砾石,在垄中覆盖薄膜;在沟中覆盖粗砂,在垄中覆盖薄膜;在沟中股改细棉纱,在垄上覆盖薄膜。工作人员需要反复落实上述处理方式。在培育玉米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测量土壤的含水量,每隔0.2m观察玉米苗的生长情况,以此为基础,准确的预估玉米成熟阶段的实际产量,同时需要分析玉米的使用频率。通过控制尿素和磷肥等使用量,根据农田沟垄微型集雨技术和覆盖处理模式,玉米水分耗用量,同时需要准确计算水分利用率。

工作人员通过检测天然降雨径流,构建沟垄模型,明确沟通水分收集率,在垄结构的四周,工作人员需要利用水泥和砖瓦设置防护设备,为了避免发生下沉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将沥青涂抹在工事表层,在垄两侧覆盖塑料薄膜,同时需要选择另一垄面作为对照组,在垄下方利用桶状收集物收集径流水分。2】

  1. 试验结果分析

  1. 试验区降雨特点

全年下雨44次,总降水量达到253mm,而夏季八月份降水量占比35%。第二年总次数为46次,总降水量达到342mm,夏季七月降水量占比为42%,夏季总体降雨量占比为71%。根据降雨分布图,其中小雨降雨次数占比62%,大雨占比为21%。因此该地区主要是以小雨为主,而大雨时段决定着年降雨量。

  1. 垄水分收集效率

根据径流试验结果,当地总降雨次数达到36次,其中发生了10土垄径流情况,总径流量达到19.45mm,占据总降雨量8%。降雨会导致垄上发生径流问题,径流总量达到226mm,计算膜垄集水率达到83%以上,计算土垄集水率平均值为8%。3】

  1. 对于玉米培育期的影响

利用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可以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同时可以提前发芽的时间,利用地膜和砾石以及细棉纱等物质,可以使地表温度因此提高,促进玉米苗快速发芽。如果覆盖了秸秆,将会导致地表温度因此降低,因此延迟了玉米苗的发芽时间。对比没有覆盖任何物质的耕地,在耕地上覆盖地膜和砾石,可以提高耕地的向日温度,其中在地表0.1m深度的土壤中,可以快速提升土壤温度值,在晴天中会出现显著的差异,利用细棉纱可以使地表土壤温度因此提高,但是因为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增提增幅比较小,获取的效果也不够明显。因为秸秆可以降低土壤温度,整体增幅达到0.55℃。

  1. 影响玉米耗水量和总产量

在培育玉米的过程中总体降水量为226mm和326mm,在试验过程中,如果没有处理沟结构,并且在垄结构覆盖地膜,可以提高玉米穗粒重和粒数以及生长高度,优于没有做出任何处理措施的玉米,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水分利用率。对比沟垄不作处理的试验数据和日常耕种数据,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耗水量的差异性比较小,这是因为引流效率比较低,雨水不断渗透在垄结构中,引发产流问题。在垄结构上覆盖地膜,将会改善产流现象,使土壤含水量因此提高,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保障农作物健康成长。

  1. 旱作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玉米种植管理措施

  1. 征地起垄

农户需要在前茬低施加农家肥,在秋季翻耕,控制翻耕深度在23~27cm范围内,同时需要保障深度一致性,落实冬灌措施,在第二年春天实现精细整体,并且完成起垄工作,需要保障整地工作的精细化。在起垄阶段,农户需要合理选择沟垄比,最佳沟垄比为1:1,控制垄和沟的宽度为60cm,长度控制在200cm以内,在垄上覆盖塑料薄膜,在沟中种植玉米种子,控制玉米种子间距为30cm,行距为60cm。

4】

  1. 合理选择品种

在遴选品种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优良的杂交种,选择的品种要具备抗病性和抗旱性等优势,选择品种之后需要对于种子精选,及时剔除畸形种子和虫蛀种子,保留的种子要具备良好的饱满度和成熟性,在种植之前需要晾晒种子,农户需要根据当地病虫害规律,选择专用的种衣剂包衣种子,合理选择杀虫剂和杀菌剂拌种处理玉米种子,根据土壤湿度和降雨情况确定播种时间,利用旱作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玉米种植技术,需要利用穴播方式,控制播种深度在3~5cm范围内,在播种阶段需要合理施加种肥。

  1. 田间管理

玉米长出3~4片叶子之后,农户需要落实间苗工作,在长出5~6片叶子之后需要落实定苗工作,保留的秧苗要具备一致性,同时保障株距的均匀度。如果当地没有灌溉条件,需要利用旱作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玉米种植模式集水和蓄水,高效利用降水量,根据榆木的需求量合理灌溉。在玉米拔节阶段会产生很多的分蘖,农户需要及时去除分蘖,保障玉米的水分和养分。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可以使土壤温度因此调高,通过覆盖材料,可以提高玉米苗的发芽率,推动玉米健康成长,因此我国需要推广利用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使玉米产量因此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小霞,任亮.适宜会宁县北部干旱区全膜种植玉米品种筛选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1):54-55+59.

[2]柴广霞,樊胜祖.高油玉米华健1号在景电灌区的种植密度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0(19):27-28.

[3]聂志光,刘敏,赵政.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配套种植模式与播种技术试验[J].食品工业,2020,41(09):420.

[4]严菘,马海轮,李海林,张国弟,刘丽萍,罗光萍,宣启玲.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品质及种植密度比较试验[J].云南农业,2020(07):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