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争鸣 ——《短章一束》的小组合作化学习课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探索与争鸣 ——《短章一束》的小组合作化学习课例探究

何珊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

【案例背景】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诗歌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习者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在共同的合作学习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究诗歌的意境,体味诗情画意,提升自身的诗文修养。

【案例内容】

《短章一束》是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心灵诗语”中的一组现代诗,共收录了五首,都是语言简洁、明白晓畅、意蕴丰富的佳作,适宜学生的自主学习。我的预期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能自主合作学习,找到诗歌中触发作者情感的意象,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了解现代诗的结构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并能试着模仿臧克家的《我》,写一首小诗。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协作,并且协作要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学习小组给学生提供了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因此,组建学习小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课前,我按照“组内组间平衡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每组六名同学,全班五个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上,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由教师按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的情况做微调整。每个小组共设计了六个角色:计时员---负责掌控讨论的时间和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提醒者---掌控小组活动,提醒每位同学参与讨论,确保讨论不偏离话题;质疑者---质疑他人的观点;复述者---复述小组成员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追问;点评者---点评发言,在讨论中挑问题,确保发言者的论断是正确精准的;倾听者---倾听整个讨论,在讨论的最后,将自己的感想反馈给每位小组成员,与全体小组成员确定小组最终的讨论成果。

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阶段,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环节。

  1. 交流预习,了解诗人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本小组预习成果。学生们主要通过网络查找到了几位作者的一些生平简介。还有一些同学已经多次阅读诗歌,能熟读成诵了。有些同学是以小报的形式来展现预习成果的,生动活泼,让人易于接受。这样的交流方式,做到了资源的共享,对诗人和写作背景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1. 合作学习,争鸣探究

诗歌的解读鉴赏是个性化的语文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因此,合作探究学

习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这几首诗中触发诗人诗情的事物是什么?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有哪些?你特别喜欢的句子有哪些?你不理解的诗句有哪些?读了这几首诗以后,你有哪些感悟?你能找出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特点吗?(可从诗歌的语言形式、结构、内容方面思考)可以你喜欢的方式来展现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获取了问题之后,按照课前的小组分工,开启了合作学习,我则巡视指导。

我在巡视中观察到了几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小组1为例,他们的合作学习是这样展开的:

(小组1)合作学习---《红叶》

学生A(计时员):我找到了触发作者诗情的事物是红叶,我觉得“掷”表现了秋风的强劲、枫叶的零落的情景。

学生B(质疑者):那么“霜”仅仅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寒冷吗?还有别的含义吗?

我(教师):作者在诗歌中写的事物都包含了作者的特殊情感,“霜”在诗歌中应该有象征意义。

学生C(点评者):哦,我认为它还指的是人生的曲折和考验。

学生D(复述者):你的意思,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这里运用了修辞手法,是双关吗?

学生C(点评者):是的,还可以看做是暗喻吧。

学生E(提醒者):我认为“绿”象征了生命的蓬勃生长,“红”象征了奋斗、流血牺牲,而“霜”则写出了“绿”和“红”之间的联系。

学生F(倾听者):我听完了几位同学的发言,我觉得诗人认为普通的生命只有经历了寒霜的考验才能有火热、艳丽、可爱的颜色。

学生E(提醒者):我同意你的看法,我觉得人生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有所成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学生A(计时员):我觉得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妨浓缩为:绿、霜、红;生命、磨难、成功。正好我们有六名成员,展示交流时,我们可以一人一个关键词来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

其他五名同学均微笑赞同。我也心有戚戚焉,为他们能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后明诗意,悟诗情而高兴。

  1. 展示成果,理解诗意

各个学习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以小组2为例:用图画来例证五月的雨滴和葡萄的相似之处,从而揭示了作者给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启示是:要热爱生活,生活就会有无私的反馈,就会像蜜那样甜,像酒那样令人陶醉。我们从诗中找到的现当代诗歌的特点是:分行排列;运用修辞;语言简洁;抒发诗人的情感。

我对学生们的发言表示赞同,总结了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特点:形式自由,分行排列;意象鲜明,重于修辞;语言简洁、高度概括性;贴近生活,浓烈的抒情性。

  1. 探寻规律,模仿创作

课文都是例子,学习完五首小诗之后,如果能自己也写出一首小诗,应该是没有空入宝山,

学有所得。我请学生仿照《我》写一首哲理诗。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们在课后均交出了令人满意的小诗。

【我的思考】

这节小组合作化学习的语文课,让我惊喜地看到了学生身上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是以前让他们表现的时机太少了。语文学习是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教师越创造条件让他们展示智慧的火花,他们的潜能就更能得到发展。语文课堂是个学习共同体,学生是学习者,老师是助学者。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师生在合作交流、沟通分享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许就是在默默地用心倾听中,积极地讨论交流中,师生协同学习,完成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实现了高层次的思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