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绘本在听障学生心智教育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试论绘本在听障学生心智教育中的作用

徐琼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650500

摘要: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以图叙事,构成完整的故事体系;进而在讲故事、学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帮助建构读者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化的智能。对于听障学生而言,绘本运用大量的图画较为完整的构造出所表现内容的情景,体现叙事的完整性和生动性,弥补语言、文字教学的不足,从而促进听障学生积极心智的培养。

关键词:绘本,听障学生,心智,培养

一.听障学生的感知觉特点

人类需要通过感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来了解外界的情况,从而指导自己的下一步行动。因此,人类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其中,听觉和视觉是最重要的感知系统,也是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听障人群是一个特殊的听障人群,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较少“听”。由于听觉引起的接受、知觉、语言和行为的变化,这一群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息感知渠道和特点。同时,听觉障碍对触觉、运动和振动都有负面影响。

1.视觉成为听障学生感知外界最为主要的途径

一些研究表明,知觉的完整性取决于感官材料的丰富程度。因此,听觉障碍会影响知觉的完整性。感觉是感知的基础。感知反映了一个物体的整体情况,而感觉反映了一个物体的个体属性。与正常人相比,听觉障碍者对视觉感受的敏感程度高于普通人。

听障学生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视觉是感知外界事物的主要方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听障学生总是离不开眼睛。他们需要通过视觉获得外在的东西。在儿童阶段,听障儿童的视觉在知觉细节上往往超过同龄正常儿童,但在泛化能力上却落后于同龄儿童。这与他们在感知过程中缺乏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密切相关。

2.听障学生对形象记忆能力较强

听障学生头脑中视觉、触觉、运动表象较多,对直观形象所代表的内容记忆更快、更完整,再现能力较强;对于复杂抽象的文字符号,由于没有语言辅助,记忆较差,不易理解,这就是他们的感知特征。另外,抽象思维往往需要语言表达的帮助,而听觉障碍学习语言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缓慢,因此,聋生抽象发展思维发展缓慢,思维具有典型的形象性,思维发展水平相对较长,长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因此,他们对图像的表现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

基于此考虑,充分利用绘本的形象表达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听力障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障碍。

二.绘本的特点优势

首先,绘本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绘本,顾名思义,就是“一本画出的书”。绘本作者通常采用绘画、雕刻、剪纸、水彩画、油画等手段,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绘画元素,用一幅连贯的图画,对每一本画册进行细致的描写。这就像是在播放一部电影,把所描述的故事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其次,绘本很有趣。绘本之所以成为大众阅读材料,主要是因为其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增强记忆。这是它独特的兴趣所在。

第三,绘本充满了哲理。虽然绘本图文并茂,简单明了,但主题并不简单。优秀的绘本有相当的情感力量。他们往往以故事的形式,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表达一些诸如亲情、智慧、勇气等哲学问题。

三.绘本在听障学生课堂教学方面的优势

1.减少硬记忆,提高美学修养

绘本可以通过提供有意义的背景情景建构基本能力,帮助听力障碍学生减少硬记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通过在绘本中表达少量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可以将内容公开记录下来,扩大复述内容,用图片创造场景,产生形象记忆,扩大联想和想象,给人一种更加细腻的艺术感。

图文并茂的知识呈现方式有利于促进听障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老师在课上讲到《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如果仅仅是文字的介绍,对与听障学生而言,难以想象边疆沙漠,浩瀚无边,一缕孤烟直直地升起,一条宽广的大河映照着夕阳,勾勒出一副极其雄浑、阔达、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此时,如果老师同步呈现一幅“大漠落日”的图片,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听障学生建构一个可视的场景,他们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使文字和图片建立起了关联性和联想性,减少硬记忆,灵活的掌握所表达内容。

绘本作为一种艺术性的学习媒介,在提高学习兴趣、体验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我们需要在绘本中阅读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阅读绘本中的故事和欣赏绘画。一本优秀的绘本通常有节奏感、动人的动作、有说服力的线条和情感色彩。这些文字是不可替代的元素,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弥补了对五彩缤纷世界的探索,同时也通过绘本传达画面感来增强他们的审美修养。

2.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表达能力

视觉是听障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图片的展示更有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对彩色绘本、活动教具等有形的东西更感兴趣,这能使他们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听力障碍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生理缺陷,无法获取大量的语言信息。此外,他们缺乏语言活动对感性活动的参与。尽管他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很多东西,但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并不能成功地转化成他们能理解的语言系统。

由于生理缺陷,听障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和感性活动难以同时进行,在阅读方面也表现出与普通学生不同的特点。这使他们接触到许多事物,但他们不能对事物有准确的感知和理解,不能正确地表达。因此,他们的阅读能力低下,对阅读缺乏兴趣和信心。

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听障学生来说,抽象词既枯燥又难以理解。优秀的绘本是图画与文字完美结合的作品。美丽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相结合,是一种轻松有趣的体验,更符合听障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不再觉得阅读是一种痛苦和无聊的活动,这样听障学生在阅读的学习过程中会更有效率。

由于缺乏听觉经验和口头支持,听力障碍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词句灵活、正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叙事性强的绘本将场景与文本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听障学生用图像标记文本,正确快速地理解故事内容,并在脑海中再现故事场景,为文本做标记。读完图画书后,听障学生就不会说不出或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提高观察力,发展逻辑思维

思维的发展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发展的阶段有直角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阶段。有研究表明,听障人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展与普通人没有明显区别,但在第三阶段,抽象思维明显落后于普通人。

听力障碍并不意味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存在障碍。由于学生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弱,与外界沟通能力差。他们经常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很难掌握和概括一些抽象的字、词和句子,导致他们无法透彻地理解它们。绘本中的图画构图可以通过线条、形状、色彩和动作趋势来表达那些用单调的文字难以表达的情感。例如,我们可以用红色和黄色来表达激情,用爱心来表达爱,用鸽子来表达和平等等。这些是听力损伤的补偿和抽象思维的培养。绘本的哲学性可以提高听障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他们的阅读重组、拓展、评价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

伴随着信息的丢失,听障学生往往依靠其他感知方式从外界获取信息。视觉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用绘本为听障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完整的场景,既给了知识学习,又有助于心理建设。如果听障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的软硬件能够适应他们特殊的感知习惯,将有助于他们在相对孤立和封闭的情况下,也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状态,使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积极推广绘本,对听障学生学习、陶冶心灵、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伟忠, 杨燕晴, 胡芳. 听障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现代特殊教育, 2007(10):7-9.

2.雎远佳,绘本对提高听障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意义[J].智慧阅读,2017(3).

3.张宁生,黄丽娇,认知策略教学对聋人学习者的影响[J].心理学科,2004(1).

4.魏萍瑶,应用绘本提升听障学生的阅读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11).

[项目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绘本创作在中职听障学生积极心理培育中的作用研究”( AFSZ19031),本文是该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